植民主“参天树”,绘现代化“锦绣图”
  更新时间:2025-10-31
 更新时间:2025-10-31  浏览量:
 浏览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它并非遥不可及的政治口号,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治理肌理的政治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治理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深扎根人民,始终为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
    “金点子”汇聚治理“大智慧”,关键在植根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首要在于“人民”。人民的意愿和诉求,是民主政治的起点与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居民交流时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深刻揭示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拓宽渠道,在“向下扎根”中广开言路,让民意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要建强“线下阵地”,推动各级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村庄、企业,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听取最真实、最鲜活的声音。要拓展“线上平台”,通过政务APP、社交媒体专栏、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捕捉社会热点和民生痛点,让网民的建议成为治理的“锦囊妙计”。
      全过程贯通塑造“中国之治”,关键在制度保障。制度的成熟定型是民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行,关键在于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优化机制,在“全程贯通”中转化落实,让民智的“涓涓细流”汇成江海。要建立“分类交办”机制,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科学甄别、归纳分类,并明确办理时限与标准,杜绝“石沉大海”。要健全“反馈激励”机制,构建“征集-办理-反馈”的闭环系统,对每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无论采纳与否,都应及时向建言者反馈,给予其应有的尊重。要强化“跟踪问效”机制,对转化成效进行跟踪评估,确保好的建议不仅“听进去”,更能“用起来”、“见实效”。
      赋能现代化征程与民族复兴,关键在实践伟力。民主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实践成效来检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映照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更直接赋能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要培育社会的“参与素养”,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由“被动响应”向“主动建言”转变,培养理性、建设性的参与文化,使提出的建议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实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要营造“共建共享”的治理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将“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最终形成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深化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丰富其形式、拓展其渠道、提升其效能,使之更好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也必将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作者:卢研)
上一篇:驻村“尖兵”绘就云岭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一篇:莫让群众“兴冲冲地来,失落落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