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驻村“尖兵”绘就云岭乡村振兴新图景

更新时间:2025-10-31 浏览量:

“第一书记制度还是要坚持,脱贫之后乡村全面振兴任务同样繁重,这方面还是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黎平的殷切嘱托,为乡村振兴一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云岭大地上,2.68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牢记使命,从乌蒙腹地的连绵群山到怒江峡谷的湍急江流,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到迪庆高原的雪域牧场,他们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与“排头兵”。

建强村党组织,筑牢乡村振兴“红色堡垒”。乡村振兴,党建先行。驻村工作队深知,村党组织是乡村发展的“主心骨”,只有把党组织建强,才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在昭通市昭阳区青岗岭乡,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活动,将23名党员划分到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岗位,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良好局面;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工作队员协助村党组织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培养35岁以下年轻党员126名,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如今,云南乡村的党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改善生活的坚强核心,让“红色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聚焦农民增收,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让农民富起来,驻村工作队始终把“助农增收”作为核心任务,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秉持“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的理念,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在临沧市双江县,工作队员发现当地气候适宜种植冰岛茶,便牵头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邀请茶艺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帮助茶农改良种植品种,去年全村茶叶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带动89户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在丽江市宁蒗县,驻村工作队依托泸沽湖旅游资源,引导村民发展民宿、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规范经营标准,打造“泸沽湖特色旅游”品牌,去年村民旅游相关收入同比增长45%。从“输血”到“造血”,驻村工作队不仅为乡村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让乡村发展有了持续动力,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甜。

推进乡村治理,擦亮宜居宜业“幸福底色”。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美环境”“促和谐”。驻村工作队围绕“乡村建设与治理”任务,从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入手,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在楚雄州姚安县,工作队员协调资金修建村内道路3.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照明差”的问题;在文山州丘北县,驻村工作队组织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垃圾处理机制,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美如画”。同时,驻村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修订接地气的村规民约、推广可操作的积分制管理、化解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去年共化解邻里纠纷、土地矛盾等问题1.2万余件,让乡村更加和谐稳定。如今的云南乡村,不仅有产业的“烟火气”,更有宜居的“幸福感”,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使命艰巨,责任重大。云岭大地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们把他乡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在基层一线书写着责任与担当。从建强党组织到助农增收,从改善环境到促进和谐,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智慧,每一份成绩都承载着群众的期待与信任。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是一时的攻坚,而是长久的坚守。相信在这些驻村“尖兵”的带领下,云岭乡村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乡村振兴“云南答卷”!(作者:李纯)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向 “躺平” 说不:党员干部当以担当书写新时代答卷

下一篇:植民主“参天树”,绘现代化“锦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