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快牛”松绑 让“慢牛”奋蹄
  更新时间:2025-10-30
 更新时间:2025-10-30  浏览量:
 浏览量: 
机关工作中普遍存在“鞭打快牛”现象引发干部强烈共鸣,也折射出当下职场中一个亟待破解的管理困境。“鞭打快牛”造成的“干者愈累、闲者愈怠”恶性循环,本质是管理机制失衡与干部发展理念偏差的结果。这不仅挫伤骨干干事热情,更损害团队生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让能者有其得、勤者有其荣。
科学调配任务,避免能者过劳。当前能者多劳异化为能者过劳的问题,主要源于任务分配的随意性。破解困局的首要前提是建立权责清晰的任务分配机制,明确厘清任务边界、细化工作任务标准,杜绝谁能干就给谁加活的随意做法,切实避免“快牛”被动承接额外责任,真正实现“谁家的孩子谁抱走”。探索建立任务动态调剂模式,将待办任务按难度、耗时分类量化,干部根据自身能力与当前负荷自主认领或转派,上级则负责统筹协调,对负荷过高的“快牛”及时分流任务,对闲置的“慢牛”定向推送适配任务,确保团队工作负荷相对均衡,让每个成员都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
系统提升能力,推动整体进步。“慢牛”的长期闲置不仅浪费人力,更会加剧团队失衡,破解鞭打“快牛”困境关键要落实到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上,对能力不足者强化业务培训,对动力缺乏者加强职业引导,推动“慢牛”加速成长。搭建实战锻炼平台,通过“以干代训”“师徒结对”,让“慢牛”参与基础任务或协助“快牛”开展工作,帮助其在实干中成长,拓宽能力边界。设定阶梯式成长目标,为“慢牛”制定短期可实现的小目标,及时给予正向反馈,助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推动团队整体能力稳步前进。
精准实施激励,激发内生动力。“快牛”之所以会累倒,关键在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需摒弃端水式评价,将急难险重任务的承担、创新突破的贡献等超额价值量化体现,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配套多元激励措施,建立以实绩为核心的量化考核体系,将急难险重任务担当、改革创新成效等纳入加分项,公开考核结果,杜绝平均主义。定制个性化考核指标,通过项目制评价、双向反馈及时认可“快牛”价值。以及时奖励搭配培训晋升、核心任务分配等发展机会,再辅以公开表彰、情感关怀强化精神认同,营造比学赶超的良性氛围,让多劳者多得、能干者出彩。同时完善减责免责机制,划清“可减”界限,规范免责裁定程序,综合动机、后果等要素精准研判,激励担当作为。
唯有将任务分配、激励保障、能力赋能三大对策联动落地,定能打破“干者愈累、闲者愈怠”的恶性循环,既让“快牛”卸下过重负担、获得应有回报,也让“慢牛”走出闲置困境、实现能力提升,最终构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担、个个有成长”的组织生态,为团队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作者:陶敏雪)
上一篇:把握务虚“实、严、效”
下一篇:向 “躺平” 说不:党员干部当以担当书写新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