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务虚“实、严、效”
  更新时间:2025-10-30
 更新时间:2025-10-30  浏览量:
 浏览量: 
务虚并非空虚无物或空谈阔论,而是对务实的前瞻性思考与规划,其目的在于避免务实陷入盲目和短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这种抬头看路的思维方式,正是务虚的核心要义。然而,当前部分地方和干部对务虚存在严重误读,割裂了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导致虚功盛行,亟待破除务虚“虚化”的病灶,让务虚回归“以实导虚、以虚带实”的本真状态。
务虚之基在于实。深度调研是连通务虚谋划与务实落地的核心桥梁,更是打破主观臆断与客观现实间壁垒的关键利器。要坚决摒弃浮于表面的走过场式调研与泛泛而谈的空泛讨论,通过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调研机制,统筹力量深入基层一线,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等多元方式,全面掌握第一手实情,精准识别核心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在务虚谋划环节,必须始终坚持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主动跳出具体事务的局限,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进行前瞻思考和全局谋划,避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尤其要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矛盾集中的硬骨头问题,坚决杜绝选择性调研倾向,最终让务虚会议真正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落地的起点。
务虚之魂在于严。作风严实是务虚不流于形式、不偏离方向的关键保障,其严实程度,直接决定务虚过程能否聚焦真问题、凝聚真共识、推动真落实。必须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立在前,严格执行既定的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为会议划定清晰边界,大力倡导并践行讲真话、谏真言的务实会风,营造鼓励碰撞思想、直面问题的良好氛围,坚决破除“只唱赞歌、不挑毛病”的一团和气,引导与会者聚焦真问题、开展真讨论,力求凝聚真共识,为后续推动工作真落实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会风严实,方能杜绝务虚成为“空谈会”“走过场”,使其真正成为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破解难题的关键环节。
务虚之要在于效。务虚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转化落实。需建立健全“务虚研讨+成果转化+决策部署+督查问效”的全链条闭环机制,让务虚的每一步都紧扣实效目标。对于务虚会议形成的共识、明确的方向,需第一时间推动从思想到行动的转化。将共识拆解为可执行的任务清单,制定权责清晰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主体、推进路径、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坚决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避免务虚归务虚、实干归实干的脱节现象。进一步完善与务虚成果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打破重研讨、轻转化的惯性。将务虚成果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的具体指标。(作者:潘滢羲)
上一篇:烽火信念照前路,青春担当续华章
下一篇:为“快牛”松绑 让“慢牛”奋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