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烽火信念照前路,青春担当续华章

更新时间:2025-10-30 浏览量:

80年前,平型关的枪声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80年后,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护卫队步伐铿锵——跨越两个时代的力量,都源于同一种精神内核:伟大的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其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28字,正是中华民族穿越苦难、走向复兴的精神密钥。
      信念如炬:扛住难,才能迎来甜这种信念不是空话,而是能帮人突破物资限制的精神动力——哪怕只有小米野菜、土枪土炮,只要坚信能赢,就能找到坚持下去的办法。1941年延安大旱,毛泽东同志在简陋窑洞里起草“持久战”战略,桌上只有野菜粥和煤油灯。但正是这份不被困境难住的信念,让“持久战”成了全国抗战的方向。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物资不够,信念来补,只要方向对,再难也能扛过去。现在这种信念也没丢。北斗研发时被国外卡芯片脖子,科研团队没放弃,靠“自己造”的信念咬牙攻关,最后突破了核心技术。说到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信念都是帮我们跨过难关的底气。我们要把这种“相信能赢”的劲儿,用在自己今天要闯的关、要爬的坡上。作为年轻人,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工作中的瓶颈,别轻易说“算了”。就像老一辈靠着“持久战”的信念熬过艰难岁月,我们也要有“钉钉子”的耐心,一次不行就两次,在一个个具体问题上较劲。这份“扛住”的信念,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土枪土炮”,能帮我们在自己的“战场”上,打出“漂亮仗”。
      责任如山:顾好大家,才有小家。只有国家保住了,小家才能安稳,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责任。左权将军在抗战时给妻子写信,说自己愿为民族解放牺牲一切,还叮嘱女儿要跟着父母的脚步走。3天后他壮烈牺牲,用行动兑现了信里的话。当时很多先烈都这样,不是不怕死,而是更怕国家没了。现在的人也在传承这份责任。加勒万河谷的陈祥榕,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信念守护国土,最后牺牲了。不管是80年前的左权,还是现在的陈祥榕,都在说同一件事:国家好,我们才好。我们要把“国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份心,装在心里,落在行动上。对我们大多数青年来说,爱国不需要天天挂在嘴边,而是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当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把本职工作干扎实,汇聚起来,就是让国家这个“大家”更好的最大力量。这就是我们平凡人对“家国情怀”最实在的传承。 
      行动如帆:老精神,要有新传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传承的核心都是“做实事”,把精神落到日常里,才不算白记着。现在传承的方式变了,但本质一样。“90后”讲解员李雨桐,用短视频讲抗战故事,拿赵一曼的钢笔、杨靖宇的“树皮粮食”当道具,让年轻人觉得精神离自己不远。其实不管是修水渠还是拍视频,只要踏实做事,就是在传抗战精神。精神不是用来讲的,是用来做的,我们要用新时代的叙事让抗战精神继续传播。工作中多一点儿钻研精神,生活中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和安宁,把这些好品质变成日常习惯让红色基因在当代青年行动中焕发生机。
      回过头看,八十年来,生活变了,环境新了,但那种精神始终没断。信念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责任让我们在关键时刻敢担当,而行动,则让这份精神真正活在今天。抗战精神从来不是遥远的历史,它是一种依然在影响我们的力量——朴实,坚韧,而且一直与我们有关。我们要让抗战精神在科创实验室的显微镜下、在乡村振兴的田埂路上、在文化自信的创作笔端熠熠生辉,证明这份力量永远与青春中国同频共振。(作者:杨琳)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立明规矩 破潜规则

下一篇:把握务虚“实、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