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三度”,让“思政课”更有说服力
更新时间:2024-06-10 浏览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要作用。办好思政课,是加强青少年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守正创新、常办常新,选择更受青少年喜欢的方式,让他们爱听、爱学,听得进、听得懂、记得住,更好地融入其中,达到凝心铸魂的目的,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增强理论深度,让“思政课”更有穿透力。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要讲深、讲活、讲透,既需要聚焦学习对象,制定更适合的宣讲计划,在课程内容上更有温度,不仅能讲清楚、讲透彻,更能达到触动灵魂的效果。同时,通过沉浸式、案例式、专题式、云端式等多种形式,让青少年在穿越历史中,更好地领悟真理,让讲道理从“干巴巴”到“热乎乎”转变,增强穿透力,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
增强实践力度,让“思政课”更有感染力。思想要有境界,语言也要有魅力,从教师的话语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和学识。讲好思政课,不仅在于教师讲,更在于学生悟,要把理论变成推动工作的行动,就需要增强实践力度,让青少年能够有更多的感触,增强感染力。同时,运用鲜活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实践,让青少年对思政课的内容有更深的领悟,通过启发式教育,强化引导,让青少年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找准自己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有针对性完善提升。
增强情感温度,让“思政课”更有说服力。“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讲好思政课,要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就需要教师倾注情感、注入真心,真正地打动青少年,增强他们的融入感,更好地沉浸在思政课堂之中。同时,要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坚持因人施教、有教无类,善于选择更适合的方式方法,带着真心真情去宣讲,让思政课堂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达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作用,切实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张杰)
上一篇:“三个聚焦”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动能”
下一篇:聚焦“三个好”,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