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用好问责利器 激励担当作为

更新时间:2024-05-29 浏览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管党治党的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没有问责,责任就会落空;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明确责任范围,明晰“应为”与“不为”的界限。责任分明是问责的前提。有的地方和部门简单地把问责当成一种工具,工作推动中的问题、管理上的问题等,一股脑都拿问责来处理;有的问责泛化、扩大化,凡是不合要求甚至不合领导意图的就问责,以至于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多数被问责、反复被问责;还有的不用一把尺子度量,搞上松下紧、内松外紧、捏“软柿子”和选择性问责。界定责任范围,厘清权责归属,必须坚持“权责一致、错责相当”“集体决定、分清责任”的原则,根据工作重点任务变化动态调整责任清单,让每一名党员干部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出了问题该承担什么责任,将责任的开关拧紧、链条压实,形成知责于心、规范履职的良好局面。
  严格问责程序,坚守“有威”非“有畏”的定位。问责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彰显问责的严肃和权威。如果在执行上打折扣、搞变通,往往会造成问责泛化滥用,进而衍生出“一拍脑袋”就问责、“一刀切式”问责等种种情形,甚至导致一些党员干部患上“问责恐惧症”。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严格依据事实、依规依纪、依据程序、依据政策问责,推动问责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着力纠治“谁说问责就问责”“想怎么问责就怎么问责”等主观臆断现象,使各级各类问责有理有据、合法合规、合情合理。要做到不枉不纵,一把尺子量到底。
  精准定位问题,找准“有位”却“有违”的原因。问责是把利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手术刀,既体现政治觉悟和政治担当,也体现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既要高高举起,也要精准落下,切不可粗放为之。精准,是问责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问责工作如果“不精准”,对问责对象、问责力度、问责方式把握不当,就会导致问责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很容易变成“找背锅人易,找负责人难”。只有把问责的利器准确斩在问题的“七寸”上,才能问到关键处,问准关键人。一方面要精确定位问责对象,结合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建立问责线索筛查研判机制,以关键事入手,从关键处发力,找关键人突破,瞄准“靶子”、把握症结。另一方面要根据问题主因理清责任主体,不搞大水漫灌式问责,既不能让干事创业者“背锅”,也不能以集体责任替代领导责任,让问责更加有的放矢。要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正确勘定相关人员应负的责任,合理适用法律法规,该问的责坚决问、该容的错坚决容,做到不纵不枉,防止干事创业者流血流汗又流泪。(江洋)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廉洁“小短信”,发挥警示“大作用”

下一篇:基层干部要实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