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无职党员成为无事党员
更新时间:2024-05-18
浏览量:
为切实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农村无职党员活力,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尕楞乡党委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原则,搭建平台,有效推动农村无职党员履职尽责,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5月16日 青海日报)
无职党员是基层党员队伍的主体,作为村级重要力量,其作用的发挥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带领群众决战脱贫攻坚意义重大。近年来,一些无职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大事难事面前缺乏主见不敢担当,不在壮态。无职不是无事,无职也要有为。
据报道,尕楞乡党委以“激发无职党员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为目标,包村领导、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等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充分了解无职党员情况和村党支部发展现状,全面掌握无职党员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岗位意向等基本情况,科学合理设置“文明新风倡导岗”“绿化美化促进岗”“矛盾纠纷调解岗”等12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具体要求,精准为全乡132名无职党员设置工作岗位,切实做到以岗定人、责任到人。
如何用好这些无职党员,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非只是简单的安排部署了事,也不是召开党组织会议发出号召就了事,而是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无职党员的自身实际,作出统筹安排和科学调度。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党组织要主动为无职党员提供更多的关心和服务,掌握无职党员家庭生产生活的情况,及时给予关心帮助,生产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救助,生病时给予及时慰问,遇到喜事时前往祝贺等,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向心力,让无职党员更自觉去落实党的政策、执行党的决定,以先锋模范作用去带领群众、帮助群众。
谨防无职党员成为无事党员,要让无职党员能够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推动无职党员向“有识有位有为”转变,解决好农村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问题,切实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无职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文艳)
上一篇:以案为鉴,给党员干部上“紧箍”
下一篇:“一窗综办”,让便民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