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踏进“泥巴地”,才是科技特派员本来的样子

更新时间:2024-05-09 浏览量:

当下正值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安徽省庐江县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冬小麦长势、苗情墒情状况,并根据庄稼的不同现状“对症下药”,确保夏粮丰收。图为万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科技特派员朱德胜在为农民传授麦田管理技术。(5月8日 农民日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乡村振兴,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三农”队伍,这就需要更多的科技特派员下沉乡村振兴一线,播撒科技“火种”,扮演好“宣传队、传播者、领头羊、带头人”的角色,使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科技特派员不仅代表着个人形象,而且代表着整个干部队伍形象,因此要时时处处注意维护好人民公仆形象。要敢于踏进“泥巴地”,做到“做主不做客”,不能“纸上谈兵”,要把自己真正当成主人,工作中敢于吃苦,不能认为自己是技术人才,就可以指手划脚,拈轻怕重,给农民朋友留下“绣花鞋”的印象。
  前不久,在某地,一场举办在田间地头玉米技术交流会中,与会人员脚不沾地,玉米地里铺地毯考察,从田头的机耕道,到玉米地里全部都铺上了一层地毯。专家们小心翼翼地走在地毯之上,生怕一不小心粘上泥土。显然,这样“高高在上”的专家绝不会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
  看来,科技特派员在服务“三农”一线中要不断增强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精神,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这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了课堂与田间、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因此,科技特派员不仅要在实验室和农田,还要在专家和农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要与农民朋友在田坎上唠嗑,拉近专家与农民的距离,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踏进“泥巴地”在“田间课堂”里传授“农业经”,刨取热腾腾的“泥土智慧”,用智慧和汗水教授出更多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文艳)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切莫在谈话函询时“含糊其辞”

下一篇:“滥挂牌”是形式主义的变相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