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要速度更要温度
更新时间:2024-04-07
浏览量:
“对于老年人来说,医院互联网预约挂号难、扫码缴费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对医院互联网应用进行适老化改造,消除老年人就医的‘数字鸿沟’。”近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辑戴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5日 湖南日报)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积极、稳妥地协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跟上时代步伐,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数字化社会需要兼顾到老年群体的需求,注重老年用户群体的特征,对接老年群体的接受习惯,既要给不同群体留足适应、缓冲的空间和时间,也要以基层社区等为单位,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帮助老年人知网、触网、用网。
科技进步、智能化生活但不应成为老年群体被社会遗弃的理由。“适老化改造”何解?如何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一方面,需要智能化创新服务与传统服务相结合。在兼顾效率的同时凸显人性化,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情况,让老年人也能够享受便捷服务,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优化老年人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需要解决老年人生活中急切的服务需求。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针对特定的服务场景,例如就医、出行等,设置专属化服务,帮助老年人顺利完成需求。
事实上,政府方面对缩小“数字鸿沟”做了许多周密布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部门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民政部表示,将以老年人为中心,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这对缩小“数字鸿沟”起到了方向性、目的性作用。
跨越“数字鸿沟”,要速度更要温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快”与“慢”并不是对立的,我们既要迎合时代“快节奏”的发展,又要尊重老人的“慢权利”,用暖心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生活中的“慢”温情,是社会发展应尽之责,也是时代进步应有之义。(文君)
上一篇:严守私德,领导干部才能守住政德
下一篇:减负赋能,基层治理讲服务不讲“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