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私德,领导干部才能守住政德
更新时间:2024-04-07
浏览量:
西藏自治区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姜杰,贪图享乐,生活腐化,作风败坏;云南省商务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晓华,道德失守,罔顾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中国工商银行办公室原副总经理级调研员侯进喜,违反生活纪律,违背家庭美德……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私德不修、坠入歧途,既令人唏嘘又敲响警钟。(4月4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私德,与社会公德相对,意指在私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是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党员干部私德非“私事”,多指个人生活不检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不仅是个人品德问题,也影响着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领导干部既是普通人,做个有道德的好人,是基本底线;领导干部又不是普通人,言行举止具有导向作用、示范效应,手中的职权更关联着国计民生。从披露的一些典型案例来看,不少官员落马,都是首先“败倒”在个人作风上,放纵自己的贪欲、忘掉道德规范的制约、抛掉党的纪律要求,官德失守、私德失控,不仅败坏了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政治风气和政治生态,更污染了社风民风,危害了党群关系,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公平正义。
“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这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被“围猎”,掉入权钱色交织的陷阱,其根源就在于私欲膨胀、贪字作祟。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没有哪个人具有拒腐防变的天然免疫力,领导干部要时时勤于自省,处处自觉自律,强健好党性修养的主心骨,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定力和内功,自觉把私欲约束在党纪底线、法律红线的堤坝之内。
因此,党员干部严私德,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带头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道德品行淬炼,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要坚持原则,塑造绿色生态的家风家教,守住清清白白的生态“朋友圈”;要注重在党史学习中感悟崇尚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自觉把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体现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之中。(文艳)
上一篇:清除“内鬼”,彰显纪检系统的勇气与担当
下一篇:跨越“数字鸿沟”,要速度更要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