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探索“三治融合”模式 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细“治”入“微”
更新时间:2025-08-21
浏览量:
去年以来,遂宁市蓬溪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推行党建领治、机制活治、多元共治“三治融合”模式,有效破解服务半径大、制度不完善、沟通不顺畅等问题,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细“治”入“微”。 党建领治强根基 建强组织动员体系
一是精细划分治理网格。通过实地走访、无人机航拍、绘制网格图等方式,在农村划分“微网格”3155个,平均面积0.46平方千米,较以往村民小组面积缩减61.3%;综合小区人口、党员人数等因素,在城市划分综合网格213个,平均覆盖居民270户,较于以往城市网格减少50户,推动网格服务更加精细化。二是织密织牢组织网络。立足“微单元、快响应”治理需求,采取“单建+联建”方式,全覆盖组建实体化网格党支部125个。逐一筛查联系能力突出干部232人,由县级领导、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动员,推动78名离退休干部党员进网入格担任党支部书记,其中具有领导干部经历的超50%。三是锻造一岗多能“网民”。实施网格员“一岗多责”培育工程,联合财政、政法、团委、交运等方面力量,统筹社区专职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公益性岗位等9种岗位资金142.68万元,打造复合型基层治理团队,推动1950名网格员兼任“童伴妈妈”、路管员等职责,实现“群众吹哨、党员报到”精准服务。
机制活治添动能 创新基层自治路径
一是推行“双轮驱动”机制。推行“一长五联+文明积分”治理模式,构建“文明联动、卫生联洁、安全联防、矛盾联调、困难联帮”五联共治体系,细化制定5类18项积分细则,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网格治理等内容作为积分重点。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积分卡670张,县域主城区普安街道群众参与率从15%跃升至72%。二是深化“双重管理”机制。组织全县30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居住小区报到“亮身份”,接受单位和网格党支部的双重管理,将党员作用发挥从“八小时内”延伸至“八小时外”,报到率达99.88%。组织400余名机关干部参与小区志愿服务,各综合网格为95名提拔重用、职级晋升的党员干部出具鉴定意见。三是健全“双向激励”机制。出台《激励网格党组织成员十条措施》,将保险购买、免费体检、子女入学等纳入激励内容,同时将履职尽责、遵规守纪等情况纳入负面清单。开展优秀网格党组织书记、网格员评选活动,评选“最美微网格员”32人,有效激励网格党组织书记和微网格员担当作为、服务基层。
多元共治聚合力 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一是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平台。推动“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网格,组建“书乡义警”队伍,培育“五老调解员”等志愿队伍35支,吸纳750余名小区居民成立治安联防队,联动开展夜间巡逻211次,消除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260余处,化解矛盾纠纷400余起,推动治安事件、安全事故同比减少67%。二是搭建共治共商议事平台。常态推行“月行一善”“周四说事”等协商机制,通过“院坝议乡情”“格格屋”“邻里聚场”等形式,引导居民反映生活诉求、矛盾问题和意见建议。截至目前,累计召开板凳会、院坝会188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00余条,收集停车位规划、环境整治等建议100条,采纳实施60余条。三是搭建精准服务数字平台。依托“川善治”系统动态视点监测技术,探索搭建信息协同化智慧治理指挥平台,推动12345热线、网格事件、志愿服务等数据互通互联,实现群众诉求第一时间智能派单、办理情况实时更新。累计协调解决停车规划、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670项,办结率达98%。
上一篇:红原县:“四个突出”有力有序推进乡镇履职 事项清单编制工作
下一篇:靳磊在甘孜州调研时强调 为巩固实现稳藏安康的战略要地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