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马尔康市:“嘉绒里” “城中村”变身“新地标”
更新时间:2024-08-30 浏览量:
近年来,马尔康市紧紧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大局,将查北村纳入“三家园”抓点示范建设,着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嘉绒里”民族风情街,推动昔日的“城中村”一跃成为马尔康的“新地标”,走出一条特色的城乡融合新道路。
党建工作打基础,变城中村为城市党建的新地标。马尔康镇党委、政府和查北村“两委”坚持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国际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目标,勠力同心为“嘉绒里”项目的启动和建成共撬动3805万元的政府和民间投资。由村党支部带头,党员率先垂范,成立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围绕加快推进“嘉绒里”项目为抓手展开多方面工作,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持续推动城中村改造的“硬支撑”。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深化“集体+公司”联合共建,积极发动村民们参与,凝聚共建合力。
经济发展增动力,变城中村为城市经济的新地标。通过政府引导、村民自愿、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助力查北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采取“集体+公司”模式,查北村集体以土地、房屋折算入股,嘉绒里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经营。根据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入优质产业项目,植入餐饮、茶馆、酒吧、书屋、民宿等多元化业态,吸纳本地村民就地务工,实现村集体收入和群众个体收入“双提升”,预计年内集体经济收益将超200万元。
文化保护固根本,变城中村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通过有机植入嘉绒文化,实现与城市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和融合发展。统一打造特色嘉绒藏式建筑群,融入嘉绒民俗文化观光区、特色“农旅”展示区、梦回“嘉绒”康养体验区三大特色区,展示婆陵甲萨、莫斯都岩画、哈休遗址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呈现土司文化、克莎民居、茶马古道文化、祥巴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动传统嘉绒文化和旅游发展和合共生。
基层治理续生命,变城中村为城市生活的新地标。完善街区内电力缆线、化粪池、院坝硬化、挡土墙、场地绿化、休憩石凳等基础设施,整改商铺雨污水管混接、错接、乱接问题,补齐更换缺失破损井盖、雨篦,打造全新舒适公共空间,让“晴天一路灰,雨天一地泥”一去不复返。制定《关于实行建成区环境卫生分段包干负责制的实施方案》和《马尔康市社区双报到环境整治网格化责任分工表》,加强部门与社区的共建共治,引导农户和商户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彻底扭转“脏乱差”,留下“洁净美”。
上一篇:成都金堂:用好协会党建“红圆规”, 画好研学旅游“红心圆”
下一篇:汶川县:“三个注重”锻造优秀年轻干部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