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理:构建“党建+”多元化解“新模式”
更新时间:2024-05-16 浏览量:
近年来,云甸镇坚持学用“枫桥经验”,树牢“大党建格局”理念,积极探索“党建+”矛盾纠纷化解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溯源治理、多元化解等方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落地见效,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加快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层层抓落实“新格局”。完善镇、村、组三级综治中心网格架构,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坚持党委领导、党建指导,健全综治中心领导机构,统筹派出所、司法所、社会治理办、民政、信访、妇联等6个部门资源和人员力量19人,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二是强化责任落实。综治中心下设综治办,落实专人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息上传、任务下达,将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14名老干部选聘为兼职调解员,按照“包村+包片”的方式分配到8个村指导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三是充实队伍力量。参照镇级模式组建领导机构,8个村吸纳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返乡创业青年等17人作为兼职调解员,统筹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等人员力量164人,共同配合协调化解矛盾纠纷。
开展溯源治理,探索矛盾纠纷解决“新路径”。探索从源头化解纠纷方法路径,注重解决面上出现的各类纠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一是全方位提能增效。将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放在矛盾纠纷“疑难杂症”岗位,以解决难点问题“授课”教学,发挥“传帮带”作用,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帮带年轻干部成长,提升基层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二是全覆盖摸底排查。按照网格化责任,对各领域、各类别矛盾纠纷进行“点对点”“拉网式”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排查有台账、化解有档案。今年以来,共摸排化解矛盾纠纷78起,村组级化解61起,镇级化解17起,化解率为100%,重大风险隐患摸排上报10条,化解8条,化解率80%。三是全过程跟踪管控。加强法治教育,开展普法宣传,对矛盾纠纷集中的项目建设、土地承包租赁、家庭婚恋、邻里关系等重点领域全过程跟踪,从“家长里短”到法治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苗头”。
注重多元化解,注入矛盾纠纷调处“新动力”。健全多元化解机制,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一是拓宽纠纷化解途径。以人民调解、领导包案、专班排查、会议协商、行政调解、司法诉讼等多方式处理矛盾纠纷,增加纠纷化解的力度和可能。二是形成多元化解合力。统筹镇综治中心、工会、妇联等,发挥信访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利用各方资源和优势,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三是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对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因素的矛盾纠纷,镇党委牵头组织召开由派出所、司法所、计生办、民政科、国土所、信访办等办公室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进行分析研判,统筹研究调处化解的针对性措施,确保出现问题不回避,产生矛盾必解决,暴发纠纷早化解,以科学决策解决实际矛盾,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上一篇:凉山宁南“三记重拳”推动小县城办好大教育
下一篇:普格县谋深抓实“三抓提三度”举措 有效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