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全球最快高铁”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更新时间:2025-10-28 浏览量: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被称作“全球最快高铁”的CR450动车组,正在沪渝蓉高铁开展运用考核。CR450动车组交出了时速450公里的答卷,各项指标都已合格。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6公里,这一振奋人心的纪录突破,不仅让“全球最快高铁”的称号实至名归,更以雷霆之势,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基建日新月异、发展惠及于民最生动的现实写照,奏响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高铁速度之“快”,源于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研发团队以0.1%为单位精雕细琢,通过优化车头流线、改进车身密封技术,将空气阻力降至最低;新型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的应用,让列车在疾速中依然稳如磐石;智能监测系统则为列车装上“感知神经”,实时捕捉运行数据,为每一次驰骋保驾护航。这些看似细微的技术突破,串联起的是一条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从“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常态化运营,到CR450向450公里时速发起冲击,中国高铁始终以“啃硬骨头”的韧劲攻坚克难,不仅彻底摆脱了国外技术引进的路径依赖,更构建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这种深入骨髓的创新基因,已超越轨道交通本身,成为中国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前沿不断突破的核心密码。 
      高铁里程之“长”,勾勒出国家发展的壮阔经纬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8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已如动脉般贯通神州大地。这张网,一端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引擎,一端深入中西部广阔腹地,让“1小时通勤圈”“1.5小时交通圈”从愿景走入生活。在京津冀,北京与天津的通勤时间缩短至半小时,人才、技术、资本在双城间高效流动,协同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在长三角,高铁串联起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形成“同城生活圈”,周末跨省游、跨市就业成为常态;而池黄高铁激活“两山一湖”旅游潜力,合杭高铁湖杭段牵引出“高铁科创走廊”,更让曾经的末梢地区借高铁之力跃升为开放前沿。这张网,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打破了区域发展的壁垒,让要素流动更自由、资源配置更高效,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高铁承载之“暖”,诠释着惠泽万民的价值依归。“高铁通勤族”的兴起,让更多人实现了“都市就业、小城安家”的梦想;“周末跨省游”的流行,让寻常百姓得以轻松拥抱“诗和远方”,生活半径的拓展带来了群众幸福感的显著提升。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高铁更是打开发展之门的“金钥匙”。在贵州,贵广高铁开通后,沿线黔东南地区凭借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曾经的贫困县变成了旅游热门地,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在云南,沪昆高铁让大理、丽江等旅游城市融入全国高铁网络,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更多人实现了就业增收。高铁的速度,最终转化为民生的温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立足“十五五”新起点,CR450为我们擘画了更具想象力的未来图景。当时速450公里成为高铁出行新常态,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再次飞跃,更是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在物流领域,高铁快运将实现“当日达”“次日达”的更广泛覆盖,为生鲜、医药等高端产品的运输提供坚实保障;产业布局上,高铁沿线将形成更多“高铁经济带”,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集聚成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中国高铁的技术和标准,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中国高铁的奋进之路,正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生动缩影。CR450动车组的每一次加速,都承载着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磅礴伟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高铁必将继续以不可阻挡的“中国速度”,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作者:路小舟)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向畏难怕责 “亮剑”,党员干部当有此担当

下一篇:厚植乡村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