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赓续抗战精神 砥砺奋进力量

更新时间:2025-08-27 浏览量: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回响,八十年征途,其凝结的伟大抗战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和行动坐标,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当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从历史洪流中汲取不竭奋进力量,以砥砺之姿奋勇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更加璀璨的辉煌篇章。
      解码抗战家书,感悟烽火初心,于一字一句中铭刻忠诚之魂。在民族危急存亡时刻,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投身保家卫国的战斗之中,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书写将“小我”融入于“大国”的壮烈写照,奏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彭士量遗书中的“与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的壮烈誓言,寸性奇绝笔信中的“为国战死,余之幸事,无憾此生”的赤诚告白……字里行间都是烈士们生命最后的绝唱,更是信仰最纯粹的宣言。为国奉献、对党忠诚,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口号,不是空洞的表态,必须在实际行动中予以检验和彰显。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深刻体悟这份“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磅礴伟力,从中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斗争的力量,自觉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上,体现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实际成效上,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探寻抗战文物,传承精神血脉,于斑驳印记中淬炼过硬作风。在延安窑洞的病榻上,八路军120师政委关向应重病卧床,却严拒新棉被,并在日记中写下“干部特殊化一寸,官兵距离就一丈”,现藏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这床破旧棉被不仅是艰苦岁月的生存法则,更是穿越时空的作风戒尺。东北烈士纪念馆陈列着一封泛黄的信筏,赵一曼同志以身许国的背影成为红色家风的最重注脚,她写给幼子的信中提到“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博物馆里无声的遗存,是战争岁月里共产党人过硬作风的立体丰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深刻体悟这份“行动优于命令”的模范力量,加强党性修养,摒弃特权思想,坚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更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清正廉洁的自身形象和良好家风,守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铸就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重温历史镜头,深悟胜利真谛,于时代回响中激发奋斗使命。伟大抗战精神,蕴藏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广播电视行业推出《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心安何处》等一批高质量的抗战纪录片,透过历史镜头,我们得以见证那段苦难抗战岁月下一段段鲜活而深刻的故事,揭示侵略者的残酷罪行,见证革命先烈的逐步蜕变,彰显集体作战的英勇顽强,昭示正义必胜的伟大真理。这些纪录片既提醒我们铭记这段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珍惜胜利的来之不易,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更激励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将个人理想与国家事业紧密相连,激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主动担当作为,知重负重,勇毅前行,在时代洪流中披荆斩棘,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真正做到不负历史的厚托,不负时代的召唤,不负人民的期盼。(作者:张赛赛)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政务“星露谷化”:在创新中坚守便民初心

下一篇:新农人勇立潮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