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心铸魂,修炼为民“心学”
更新时间:2025-07-04
浏览量:
近日,微纪录片《淬心》第二集《以百姓心为心》播出,引发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修炼这门“心学”,关键在于以百姓心为心。党员干部应从纪录片中感悟共产党人淬心铸魂的“东方魔力”,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
修炼赤诚心学,在“水载舟行”中牢铸为民根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与国家的关系,犹如水与舟,只有时时处处为民着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根本立场。从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温暖,到宋乃德受命于艰危之时,面对汹汹海患以公债代民劳,置生死于度外,终以七十八天筑起盐阜百姓的“铜墙铁壁”,再到张思德、雷锋、孔繁森等无数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都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乘风破浪,舟行千里。要建立常态化民情收集机制,在深入田间地头、社区网格中捕捉民意、梳理“民生清单”。要深化“四下基层”制度,以“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形成推动政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现场、发展动能集聚在基层。
修炼实干心学,在“凿山开路”中淬炼公仆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贵州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带领乡亲们历时13年凿山开路,从最初的羊肠小道到宽敞的“麻怀隧道”,再到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用行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这种“拼劲”在新时代绽放异彩:湘西十八洞村靠精准扶贫实现“山乡巨变”,重庆“背篓专线”以细微服务传递城市温度,浙江“千万工程”二十年接力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古之为政,保民为本。党员干部要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为榜样引航向,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举群众疾苦于头顶,将惠民之策精细落实至细微处,把“人民”二字高悬。要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针对教育、医疗、住房等高频痛点,打通政务数据壁垒,推广“一网通办”和“掌上办事”。要健全基层创新容错清单,明确改革试错边界,对符合群众利益的探索性失误不予追责。
修养奉献心学,在“江陵同辉”中升华务实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宋乃德“舍身为堤”到邓迎香“凿洞而泣”,再到黄文秀将生命献给百色扶贫战场,无数党员以“小我”熔铸“大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只有党把人民凝聚起来,紧紧依靠人民,就能经受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严峻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党员干部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政绩观,实施民生工程全周期评估,完善“群众评议”机制,通过线上打分、随机走访等方式,提升民意权重占比以“群众满意度”“民生改善率”等实效指标作为衡量目标绩效和年度考核的标准。要严守“公私有界”廉洁底线,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守纪律红线,以清风正气,塑造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筑牢廉洁防线。(作者:彭麟寒)
上一篇:以良法善治护航民营经济乘风破浪
下一篇:凝心静气,打好夏季“应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