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法善治护航民营经济乘风破浪
更新时间:2025-07-03
浏览量:
近阶段,我国首部专门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落地施行。它不仅是庄严承诺,更以法治之力为民营经济巨轮破浪前行校准航向、注入信心,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且高质量发展。
法治固根本,以高质量立法稳预期。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会面临一些困扰,比如市场准入的隐形壁垒、产权保护弱、融资难等问题。根治这类痼疾,需扫清平等准入的门槛,城市必须刚性落实法律要求,全面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确保民企与国企、外企同台竞技。同时,扎紧产权保护的栅栏,强化财产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建立侵权“黑名单”与惩罚性赔偿机制,打通融资破冰的血管,推动金融机构设立民企信贷专项额度,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拓宽直接融资的渠道,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法治优环境,以高效能落实破瓶颈。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优化营商环境需刀刃向内改革。在政务服务上做减法,全面推行“一网通办”,砍掉重复审批、破除证明循环,推动制度性交易成本“断崖式下降。在监管执法上提温度,推行“事前预防、事中救济、事后修补”机制,杜绝过度执法,构筑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另外权益保障的“闭环”必不可少,准确领会法律精神,打造民营企业“一中心+一基地”,整合涉企法治风险咨询、纠纷仲裁调解、法治教育培训等多元服务,当以法律为镜,照出服务短板,推动条条政策落地为阵阵春雨。
法治助发展,以高水平协作谋创新。创新是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高水平协作则是实现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支持建立产业创新联盟,推动高校专利与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开放共享各类平台开放共享,为民营经济组织技术创新平等提供服务,促使各类创新要自由流动、高效聚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此外,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法律也应提出相应措施,倡导民营企业主动培育并任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让创新滋养出乔木参天,灌木茁壮的生态环境。
良法是善治之始,善治乃良法之终。《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落地,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国家赋能市场活力的庄重宣言。以良法立规矩、优环境、促创新,以善治抓落实、解难题、谋发展,必将为民营经济勇立潮头、破浪前行、实现长远稳健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护航。(作者:何碧芳)
上一篇:@党员干部:砺忠魂 守初心 勇担当
下一篇:淬心铸魂,修炼为民“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