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播”助力,播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5-04-24
浏览量:
4月23日,黔东南州黄平县新州镇“村播”小分队的党员志愿者在五里墩村食用玫瑰花种植基地开展直播助农。(4月24日 贵州日报)
选品、直播、推介、促销……当前,在各乡村,有很多“拍视频、搞直播”的“新农人”,他们拿起手机这个“新农具”,干起直播“新农活”,化身主播带货让家乡好物“出圈”。“村播”的涌现,借助新模式新平台拓宽了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点亮乡村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现在,“村播”助农呈现出“原汁原味”本土化、“多汁多味”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电商,直播助农实现了跨越场景的交流,能够带给消费者更加深入的在场参与感。村民们通过直播间,向消费者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农产品的特点,在传受双方的“一问一答”中,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一样的交互式消费体验。另一方面,“村播”带货通常选择在林间山头、田间地头,让农产品的销售更加贴近生产地,在增强消费者信任感的同时,也实现了消费者“所见即所得”的购买需求。
我国乡村幅员辽阔,盛产优质农产品,但曾经囿于物流不便、信息不畅、仓储不足,导致不少农产品无法跨山出海。而“村播”让家乡众多“藏在深闺”的优质农产品名声在外,在城市市场与乡村农场间架起了桥梁。
“村播”入门较易,但做到持久带货较难。目前,不少“村播”还存在内容同质化、流量小、有效粉丝少等突出问题。另外,标准缺失、货不对版、配送滞后以及农产品质量等问题,都阻挡了“村播”的发展脚步。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村播”火了后,该如何“播”得更好、传得更广。
数字乡村,核心是数据,但关键在人。新一代“村播”中很多有不错的学历,不少成功者更是采用团队化运作、产业化运营。其背后的整条产业链,恰恰是以往单个农户所缺乏的。这启示我们,既要打造一批头部主播,又要鼓励乡村草根主播各显神通。未来还要孵化和培养更多元的“村播”群体,带动更多农民崭露头角,助力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塑。(作者:文艳)
上一篇:放宽“店铺外摆” 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下一篇: 以“真担当”书写“真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