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筑制度之堤锁清流 养作风之树万年春

更新时间:2025-04-14 浏览量:

作风如河,其清浊在源;制度如堤,其固毁在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二载,恰似在政治生态的河道上筑起“制度堤坝”——既截住“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等浊流,又疏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航道。然河川之病,常在堤岸之隙;作风之垢,多生制度之松。唯有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智慧,构建“防、治、养”结合的立体化治理体系,方能让作风之河碧波荡漾,让初心之树四季常青。

心有堤岸自无波——以思想筑牢作风“防渗层”。堤坝之固,首在筑基;作风之纯,根在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当以“头雁”之姿领航,以“子帅以正”的担当率先垂范。各级领导班子须对标党中央要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查摆本地区、本单位突出问题,制定靶向性整改方案,在“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中深剖典型案例,撰写触及灵魂的自我剖析报告,将“制度无特权”的政治自觉熔铸为精神内核。同时,通过领导干部家属座谈会构筑“组织+家庭”双监督防线,让“廉洁齐家”的清风涤荡特权思想的阴霾。当“关键少数”化作挺立潮头的“定海神针”,制度堤岸自能抵御浊浪,思想防渗层必将护佑作风清流奔涌向前。

榫卯相扣成铁壁——以系统思维浇筑制度“钢混坝”。制度之效在协同,堤坝之坚在结构。中央八项规定构建的“1+N”体系如水利工程,主堤抵御享乐主义,细则分流奢靡暗流,“双清单”规范公务接待,“齿轮流程”严控差旅审批,形成榫卯相嵌的立体防线。党员干部须化身制度钢骨中的“铆钉焊点”,调研必携问题清单、民情日志、整改台账“三件套”,破除形式主义;公务出行严守时间、路线、消费、成果“四维定位”,织密监督网格。民主生活会须亮出“思想CT片”,日常工作中激活“微制度”神经末梢,将“八小时外”三圈纳入监管体系。当广大党员干部化作制度坝体的夯土石方,当严密的规则网络成为奔腾江河的坚固河床,新时代的作风建设工程必将以系统之力,在历史长河中矗立起永不溃坝的精神丰碑。

数据为眼网为纲——以数字技术升级监督“预警系统”。现代水利工程离不开水文监测,制度执行亦需科技赋能。广东“粤省事”平台通过公务消费“三重核验”功能,超标消费自动触发警报,推动监督从“事后追查”转向“事前预防”。这套系统分三步筑牢防线,一防隐形腐败,人工智能扫描消费记录,精准揪出电子礼品卡等变异问题;二堵流程漏洞,用区块链技术给招投标全程“上锁”,数据不可篡改,违规操作自动拦截;三保数据安全,建立分级防护机制,让监管数据“能用不泄露、可控防破解”。党员干部要争当“科技守门人”,用智能系统分析辖区数据,当好预警“哨兵”;项目审批落实“双保险”(录像+电子签名),做好流程“记录员”;实时更新工作轨迹和消费记录,主动亮出“透明档案”接受云端监督。当技术的“铁面”与干部的“廉心”共鸣,当数据利剑与纪律铁规同频,新时代监督体系便如科技铸就的智慧大坝,让清正廉洁的活水永远润泽为民服务的沃土。

春风化雨润根脉——以文化涵养制度“防护林带”。堤坝之外,需植防护林以固水土;制度之上,需厚植文化以润人心。从包拯“不持一砚归”的典故在苗寨编成山歌,让制度要求口耳相传,到青海“廉政厨房”以“忆苦思甜粥”“长征炊事班”纪录片,让“艰苦奋斗”从口号变为可触场景,都是红色文化浸润的生动实践。党员干部要读红书、走红路、养红心。每月读一本廉政书籍,赴红色教育基地参与沉浸式情景党课,如井冈山挑粮小道体验、延安窑洞夜话。参与“廉洁文化进万家”活动,通过社区“廉情议事厅”、农村“廉政文化墙”等载体,将廉洁理念融入基层治理。通过实地研学、情景模拟强化宗旨意识,让“慎初慎微”如春风化雨,在人心深处长成护佑制度的“红树林”。(作者:段海芹)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党员干部带头,助力健康消费“热起来”

下一篇:流动党员管理要“有形”更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