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优良家风,奉廉洁文化
更新时间:2024-11-08 浏览量:
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为治国之本,从古代开始,家庭教育就对个人和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但家风的影响却从未淡化,优良的家风是一个人修身的开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保障。
廉洁自律,涵养家风。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干部面临着巨大挑战,每一个小小的贪念都可能成为堕落的开端。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廉本色?答案在于强烈的防范意识。防范不仅是对外部不良风气的抵御,也须坚持家庭内部廉洁风气的建设。干部要时刻保持严以律已,始终做表里如一的“明白人”、“老实人”,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觉悟,让慎独慎微成为一种习惯。在八小时之外,也要作好表率,为身边人树立榜样,涵养清廉家风,帮助家人亲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再坚固的外部防线也难敌不当“耳边风的侵蚀,但一个好的家风却能在关键时刻帮助干部坚守底线、战胜诱惑。
言传身教,树好家规。古时,东关临池有位名为司马孟宗的人在外任渔官,其妻子爱吃鱼,他便寄腌鱼给妻子。其妻子却将腌鱼如数退回,并附言道:“你是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当代干部亦当如是,一个廉洁奉公的家庭,应当有着严谨明确的家规。只有严格教育和约束家人、亲友等“身边人”,坚决不搞特殊化、不收他人财物、不插手工作事务,主动切断“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一切通道,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提醒,对违法乱纪行为果断严肃处理,才能真正做好防微杜渐,不越雷池。
警钟长鸣,常怀敬畏。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它可以造福人民,但若是滥用以谋私利,必会伤及自身,绝无幸免。古往今来,多少官员因一时贪念,沦为阶下囚,悔恨终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时刻警醒,克服侥幸心理,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需要警钟长鸣的不仅是党员干部,也包括其身边亲属。党员干部应带动家人亲友主动开展警示教育学习,积极参与廉政家访、家属助廉座谈等活动。同时可以让干部家属参与监督,筑起监督约束和关心关爱的“延长线”,既能引导家属厚植清廉思想,又能让家属成为党员干部的第二个“警钟”,常鸣廉洁之音。
优良家风便如那绵绵细雨,有着滋养心田乃至成就人生的重要力量,但若是家风不当便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人逐渐放松要求、丢掉原则。党员干部当从守住小节、管住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守住人格底线,努力弘扬清廉家风,让廉洁文化始终奉行。(作者:徐杨莎)
上一篇: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下一篇:年轻干部当时刻保持“求学”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