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莫让“接访”变“劫访”

更新时间:2024-11-05 浏览量:

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同人民群众心贴心交流,实打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诉求,这既是我们党克服困难挑战、无往不胜的“法宝”,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服务群众走深走实的必然要求。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领导干部接访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已经纳入各级各部门和广大领导干部的日常。但是,着眼现实,个别领导干部在接访工作中,面对群众困难诉求,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作为,担当上不负责,俨然把“接访”变成了“劫访”,值得警惕,必须防范。
      领导干部接访,重点是同群众面对面交流,关键是实打实解决问题,把接访的过程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为民排忧解难、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接访才是有意义的、有成效的接访。在实践中,一些领导干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左耳进右耳出”,嘴巴上答应得好听,实际上不入心、不上心、不走心。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群众困难诉求,口头承诺“认真研究”“狠抓落实”,实际上根本没有当回事,群众前脚离开,后脚就忘得一干二净。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无视群众意见建议,漠视群众困难诉求,导致群众真实想法无法真实呈现。以上种种现象,都属于“劫访”,阻碍群众真实表达,阻碍正确决策部署,阻碍解决困难问题。
     “接访”变“劫访”,表面上看,是方式方法问题;实际上,是责任担当问题。没有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没有把接访工作当成重要工作,缺乏民本情怀,不善攻坚克难,敷衍性了事,应付式避责,一心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希望什么都不做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用不作为来“作为”,以不担当来“担当”。“劫访”的背后,是形式主义作风和官僚主义思想,没有服务群众的温度和解决问题的力度,这样的“接访”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容易引来群众质疑和反感,最终疏远干群关系、加剧脱离群众风险。
      莫让“接访”变“劫访”,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首先,要改变“完成接访就是完成任务”的心态,把群众视作亲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始终想着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冷暖安危,以接访为契机访民情、知民意、聚民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干部良好形象。其次,要提升服务质效,俯下身、沉下心,以诚换诚、以心交心,听取群众意见,找准群众诉求,用耐心、细致、温馨的服务换群群众信任,好听的话要听,不好听的也要听,让群众充分表达、畅所欲言。最后,要以坐不住、等不得、拖不起的责任感狠抓落实,能兑现的尽快兑现,不能兑现的做好政策解释,短期不能解决的分步骤逐步解决,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劫访”挫伤群众感情、损害干部形象、阻碍工作进展。推动接访工作取得实效,同样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倒逼领导干部做好接访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作者:王可富)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情牵百姓绘蓝图,路循民意谱新篇

下一篇:基层干部应积极“拥抱”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