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执“神笔”为黄河“增绿、添金、加红”

更新时间:2024-09-20 浏览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陕西考察并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30多次到黄河流域各省区考察,三次召开同一主题的座谈会,可见党中央对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无比牵挂和重视。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树立全局观、绘就大蓝图,一以贯之执“增绿神笔”守黄河生态、执“添金神笔”谋黄河发展、执“加红神笔”扬黄河文明。
      治黄河水患、留生机盎然,手执“增绿神笔”勾勒黄河高质量发展轮廓。黄河历史上频发水患,每一次的灾难都会带来无数百姓的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治理黄河水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大禹治水到王景治水再到清代束水攻沙,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努力和探索。多年来,通过不断地植树造林、清淤除沙、修建水库,实现了黄河7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20多年不断流,“地上悬河”真正治理出奇迹。如今,黄河流域不乏有许多大美湿地、珍稀野生动物,生态兴则黄河美,构建绿色生态是保护黄河的必要条件,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前提。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思考背后蕴含的系统观念,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要主动思考、精准施策,持续开展生态修复、植被种植、环境综合治理,维持黄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构筑起黄河流域绿色屏障。
      兴特色产业、护百姓笑颜,手执“添金神笔”实绘黄河高质量发展底图。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我国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黄河水资源匮乏,如何让有限的水源实现最大化价值?一渠洮河水,惠及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个市14个县(区)近600万群众,过去“靠天吃饭”的当地农业也重焕生机。探索稻虾稻蟹混养模式、种植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实现八百里河套米粮川,黄河沿岸越来越好。“黄河流域发展要以黄河生态保护为重要的背景依据,来考虑如何符合不同流域段、不同省情区情的发展道路。”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自身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发展特色产业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起来,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让黄河持续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扬红色文化、聚时代伟力,手执“加红神笔”上色黄河高质量发展版面。黄河流域是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诞生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传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孟子、杜甫等先贤文豪,孕育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等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将黄河文化中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故事讲述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红色遗产保护,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对黄河流域现有的红色遗迹、故居、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中红色故事的背景、内涵与价值,建设好黄河流域的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基因库。同时创新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手段宣传黄河流域的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凝聚红色伟力。(作者:冯琴)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勿忘历史 以史促“行”

下一篇:矛盾调解应“情理法”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