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探索“3+2”模式,保障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

更新时间:2024-07-04 浏览量:

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26.6万期,县级以上党委集中轮训基层党组织书记617.3万人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党员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我们要建机制、强组织、搭平台,探索“3+2”新模式,加强与流动党员的双向沟通联系,保障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
      在“入户+电话”中建起党员“信息库”,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摸清底数、掌握动向不仅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前提,更是确保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学习“不漏学、不缺课、不掉队”的关键所在。目前很多地方虽然建立了党员信息管理平台,但仍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的问题,为了解决流动党员数量多、分布广、信息孤立等现实情况,各地要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互联网作用,建立“常态摸排+动态掌握+规范管理”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体系,对流动党员采取“入户+电话”多重摸排的方式,通过基层党组织的走访摸排、网格对比、电话联系等形式,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时间、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建立“一村(社)一表、一镇(乡)一册、一县(区)一库、一市(州)一网”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数据库,并统一部署搭建党员信息管理平台,探索党员身份信息与户籍信息联接,为每名流动党员办理一个数据“身份证”,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线上+线下”中打造学习“新模式”,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去向难掌握、个体差异大、学习难开展,是流动党员管理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难题,这也导致流动党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党规党纪学习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今年,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强流动党员的党纪学习教育,各地要以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数据库为依据,立足党员流动性较大、农忙时不易集中学等问题,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和线下培训会等方式,依托数字钉钉、微信交流群等线上平台,结合“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出“云上党课”“线上学习会”,采取讲座式、情景式等形式,开展线上党课、网上技术培训和教学服务,实现党员学习“零拖堂”、教育“不掉链”。同时根据流动党员距离远近,灵活采用推送资料学、线下报到学、外地寄送学等方式,定期推送党纪学习教育资料,让流动党员实现“流动不流学”。
      在“流入+流出”中串起双向“责任链”,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学”。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流动形式更加多样、去向更加广泛,就业变动频繁,流动党员管理整体难度增大,加之流动党员较为分散,流出地党组织管理“鞭长莫及”,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力有不逮”的问题同时存在,最终导致党员培训落实难以到位。为了解决两地责任“失衡”问题,让流动党员实现“离乡不离学”,我们要践行“党员流动到哪里,教育培训就开展到哪里”的工作要求,加强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协作,积极探索构建以“流出地”管理为主,“流入地”管理为辅,双方联建共管、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新格局,串起“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双向“责任链”,让流动党员在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管理中加强教育培训。同时要建立“1+N”结对联系机制,由党性观念强、示范作用好的党员同流出党员结对子,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工作动态和现实需求,并让流动党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加党纪学习教育,推动流动党员从“被融入”到“想融入”的转变。(李星宇)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以“迅”迎“汛”,党员干部当好群众“主心骨”

下一篇:统筹教育人才科技工作,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