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出会场进现场”,是情怀更是担当

更新时间:2024-06-18 浏览量:

“路边的沟渠尽快清淤……”近日,怀远县河溜镇镇长张文博来到329国道,与镇村干部一起实地察看道路状况、周边环境,现场办公研究道路绿化提升工作。这边现场办公结束,张文博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祠堂村,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张文博能全身心地“泡”在村里,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怀远县实行的“无会周(日)和招商服务周工作制度”。(6月16日 安徽日报)
  会场与现场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很大不同。会场的干部好当:或照本宣科地读报告,或云淡风轻地议问题,或神游物外养精神,不会有舟车劳顿,更无需栉风沐雨。而现场的干部不好当。一则车马劳顿很是辛苦,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吃喝与休息都成大问题;二则与问题面对面也十分考验能力,该咋办,能不能拍板,体现的是真本事;三则与基层群众零距离,不会只有良言,更会有骂语,没有强大的素质,很难承受。“出现场进会场”,没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担当精神与能力,不敢说出这样的话。
  “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他始终坚持走出会议室,把办公桌搬到了现场,放下厚厚的材料,把眼光抛向了现场。在政和、在闽北,他深入调查、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创造了振奋人心的“俊波速度”。
  当下,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能在会场就不在现场”,津津于“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乐于会场上提要求、抓落实,满足于下基层坐在车上转转、隔着玻璃看看,心思没有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不愿吃苦、不能吃苦,不深入细致搞调研,不谋实情、出实招、干实事。这些问题,都是作风不实、担当不够,甚至精神缺钙、能力不足的表现。做到“出现场进会场”,既需要为民服务的情怀,务实担当的精神,更需要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多到现场,更能有效解决问题。在会场研究问题、部署工作,缺乏第一手资料参照,没有鲜活事例佐证,工作难免出现偏差,乃至失误。党员干部只有养成“进现场”的习惯,练就“现场办”的本领,才能观察到更多真实细节,看到事物背后的真相,找到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从而找准问题根源,选准破题入口,推动问题一件件解决,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文艳)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基层减负切忌“短斤少两”

下一篇:“鸡脚杆上刮油”,必然“刮”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