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进步“石榴花”常开长盛
更新时间:2024-06-24
浏览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宁夏考察调研,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强调、再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路上,我们务必找准“事业线”、握紧“生命线”,用心用情将“石榴籽”们汇聚在一起,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拓展产业发展维度,鼓足共同富裕“钱袋子”。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众多乡村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西藏林芝市林芝镇嘎拉村依托桃花园景区,大力开发观光、采摘等项目,文旅消费项目每年给全村带来收入三四百万元。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在福建省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下,重点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蜕变。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农业、旅游业、加工业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民族地区经济注入了“强心剂”,为民族团结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而民族团结进步为产业发展打通了地域与地域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的隔阂,让产业技术、装置设备、产业人才实现了“深度交流”和“自由流通”,民族团结进步必须依靠产业发展。
提升社区建设精度,建好和谐互嵌“美院子”。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如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迁入到了城市社区中,他们在此学习、工作、生活,逐渐融入其中,但也迫切需要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此背景下,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的版图逐渐铺开。西宁市城中区东大街社区聚焦“石榴籽家园”阵地建设,建成“石榴籽”党群驿站、“石榴籽”党支部、“石榴籽”议事厅等活动阵地,为各民族居民提供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平台。成都市金牛区西北街社区建设成阿零公里界碑、锅庄广场、金石榴广场等民族文化空间点位,推出民族风情参观动线,用多个精品点位串起多民族友谊的纽带。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也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基层社区是重要阵地,基层社区必须扛起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的重任,用“神经末梢”的感知力和传达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更多贡献。
强化文化交流深度,碰出思想交融“火星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去年,田园治愈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大火,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云南,剧中“云苗村”的原型大理市沙溪古镇就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样爆火的,还有今年的民族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剧中展示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动人风光和哈萨克族生活文化,引得无数游客慕名而来。除了影视剧外,随着户外活动的兴起,风景优美、人文浓厚的少数民族景区也成了“户外人”纷至沓来之地,越来越多的美景资源得到挖掘,越来越多的感人故事流传开来,新疆大叔帮游客脱困拒收酬劳转而亮党徽的故事至今依是佳话。文化旅游行业需要关注多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景点、文物、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统筹施力,写好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大文章。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家喻户晓的曲调奏唱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旋律,我们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发展民族事业,让中华民族各族同胞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道路上,不舍一人、不弃一方,花开四季、留香全域。(作者:杨沁雨)
上一篇:青年干部当练好三项“基本功”
下一篇:配强“探头”力量,助力基层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