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帮你问”变为“给你办”
更新时间:2024-06-12 浏览量:
有些干部在为民服务上下工夫不够,“帮你问问”便成了口头禅。明明就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还要“帮你问问”,且之后就没了下文。这些干部不敢直接拒绝群众要求,但又懒得真下工夫真担责,于是就以委婉的“帮你问问”加以搪塞。
毋庸置疑,“帮你问问”的精髓在一个“帮”字,它不但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且虚情假意地表现出自己热心的一面。比如群众有困难问题,找到某个领导干部,明明是他们分内之事,但他却把责任推给别人。推卸完责任后,他还不忘记“秀”一下,言辞恳切地表示“帮你问问”。是真问还是假问,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很伤群众心的。
“帮你问问”既是一种“障眼法”,又是一种“迷魂汤”,既忽悠了群众,又败坏了风气,必须予以纠正。一方面,党员干部心里要始终装着群众,多些“视民之不安,如疾痛在乃身”,多些将心比心。有了这样的意识,才会有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主动性、自觉性,真正做到能办的立即给群众办。另一方面,要探索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厘清职责边界,以制度倒逼干部积极主动作为,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营造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的确,有些事情由于制度规定不明确,需要请示领导,或很难当场办理,需要集体研究,或不属于自己分内之事,需要沟通协调,“帮你问问”可以理解,也理当如此,这也是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必然要求。而且,如果问了之后有行动、有落实,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给基层干部或群众有明确答复、有具体指导,这是勇于担当任事的表现,值得肯定。
因此,为民服务,要让“帮你问”变为“给你办”。老百姓遇到急难愁盼问题,找到干部,就是希望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如果老百姓心急火燎地找到干部,却被干部冷冰冰地以“帮你问问”一推了之,问题还是问题,困难依然还是困难,这无疑是给求助群众浇了一瓢凉水。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敢啃“硬骨头”,对群众的困难问题,一定要端正态度,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文君)
上一篇:莫让“看着办”成为甩锅的“挡箭牌”
下一篇: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厚植党的执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