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治理“三力”,不断实现人民幸福安康
更新时间:2024-06-20 浏览量:
近些年来,聚焦提升党建引领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滕州市打造城市“睦邻党建”品牌,在建强党群阵地、改进服务方式、凝聚多元力量上发力,让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持续升温。(中国组织人事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夯实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需要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同时,推动基层治理,不仅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更需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健全党组织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既能汇聚强大的治理力量,更能凝聚磅礴的治理智慧,提升解决基层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不断实现人民幸福安康。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合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想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必须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基层工作面宽,工作内容复杂,群众问题多变,要更好地化解群众的矛盾,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就要筑牢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仅能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力量,为基层治理汇聚合力,更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更好地推动基层工作任务落实。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动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关键在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问题面前不回避、不逃避,也能具备岗位需要的本领,才能更好地解决群众的难题。提升基层治理动能,关键在做好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党的政策落实好,把群众面临的具体问题化解好、落实好,真正地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走好群众路线,提升基层治理活力。基层,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员干部要明确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也要找对方式方法,善于走好群众路线,在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中,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关心在意的事情办到“心坎上”,托举人民稳稳地幸福。(夏朵朵)
上一篇:“三聚焦”让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领航齐飞
下一篇:选树先进典型,激荡干部队伍“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