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工程”毁了形象,“政绩工程”患了政疾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量:
近日,贵州省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厅长级干部陈代文被开除党籍,通报指出其违背新发展理念,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江西省上饶市政府原副市长李茂荣被“双开”,通报显示其政绩观扭曲,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相关案例再次表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终难逃纪法严惩。(5月1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为官一任,希望能作出更多的政绩,这是应该的。但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如何追求政绩,映照着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考量着领导干部的精神高度。部分党员干部“作秀”不“做事”,“造势”不“造福”,图的是给自己树碑、为的是给自己留名,让“形象工程”毁了形象,“政绩工程”患了政疾,从而忽视了真正的民生问题。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造福人民才是最大的政绩。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才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才能创造业绩。工作行不行,要看老百姓的感受;政绩好不好,要看老百姓的评价。正确的政绩观,离不开一个“实”字。对于那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投机取巧的“面子工程”、弄虚作假的“政绩工程”,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党纪国法的要求也是明确的。
说到底,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对面子工程念念不忘、割舍不下,根源还在思想这块里子。畸形政绩观不除,形象工程不可能偃旗息鼓。所以,重要的还是要敦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格局,做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而不能只顾眼前、只做显绩显功。
“形象工程”毁了形象,“政绩工程”患了政疾。为民谋福,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千万不可决策走眼、政策走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力,要明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文艳)
上一篇:严守党纪,才能守住初心与使命
下一篇:以案为鉴,给党员干部上“紧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