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三种意识,让便民服务更有“度”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量:
群众的事是天大的事,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党员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让便民服务真便民、得人心,就需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抓,不仅要增强紧迫感、急切感,更要想方设法推动问题解决。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党员干部要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就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走好群众路线,既要听汇报材料,也要到群众的身边去听民声,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竭尽全力化解矛盾,让便民服务真正地便民、利民、暖民心。
增强初心意识,让便民服务有速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要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就需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要听得到群众的声音、看得到群众的问题,在解决群众的问题上更快更好。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为什么出发,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方能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在便民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找准责任坐标,提升解决群众问题的效率。
增强担当意识,让便民服务有温度。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便民服务搭建了干群沟通的桥梁,要把便民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既要强化担当意识、使命意识,又需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本领能力,让他们具备岗位需要的能力。因此,要针对便民服务的具体要求,让党员干部在对照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通过“定制课堂”,有针对性地提升履职能力、服务能力、业务能力,让他们不仅掌握岗位需要的本领,更能增强底气和信心,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心贴心,让群众感受到干部传递的温暖。
增强创新意识,让便民服务有力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便民服务真正地暖心,不仅需要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更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价值观,善于换位思考,看到群众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着力提供更多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让“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容缺服务”“帮代办”等,不仅成为服务中的“新亮点”,更能让群众感受到政府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忧解愁的真心,以更优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更有力的行动,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强。(张杰)
上一篇:谈心谈话应谈深谈实
下一篇:“三个结合”为年轻干部“充电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