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烧小火”的格局
更新时间:2024-05-11 浏览量:
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当时宁德地委书记。面对宁德基础差、发展慢的现状和当地群众“希望变”的诉求,他并没有趁劲“踢三脚”,而是采取了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的办法。“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薄弱,不可好高鹜远,还是要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多做一些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工作”。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指出“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强调“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这些论述为我们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提供了指引。干部干部,干字当头,但绝不是脱离实际情况胡干乱干,更不能为了个人政绩蛮干瞎干。涵养“烧小火”的格局,就是始终立足实际,不急于求成、不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实。
政贵有恒。尊重客观规律,一任接着一任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河南林州市换领导不换规划、换班子不换干劲,接续奋斗建设红旗渠;浙江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践范例……这些事例无不告诉我们,只要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保持“烧小火”的耐心,就可以创造出光辉业绩。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是一场接力赛,保持历史耐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能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涵养“烧小火”的格局,体现的是党性,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现实中,一些干部把建立政绩当成了追求个人“进步”、实现个人私欲的工具,热衷于打造一些“水土不服”的面子工程、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根本就在于思想这根弦上得不紧。必须下足“凿深井”的功夫,原汁原味、逐字逐句研读有关重要论述,从历史的发展来感悟理论的人民性,从形势的变化来体会理论的创新性,从面临的问题来把握理论的指导性,从负责的工作来解读理论的实践性,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学到手,转化为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科学、严谨的发展观把工作抓实、抓到群众心坎上。
“烧小火”是慢活,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因此更需要组织认可、正名,为甘于“烧小火”的干部鼓劲加油。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事实上,用什么样的人就是倡导什么样的政绩观。落实好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准则,急功近利追求“虚假繁荣”的政绩观必然没有生存空间。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既看“潜绩”也看“显绩”,既看“产出”也看“成本”,把有本事、干实事的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对政绩观偏失“吹壳子”“搞泡沫”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和处理,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崽卖爷田”没有市场,树牢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的鲜明导向。(李鸿祥)
上一篇:“解忧讲堂”,巧解乡村干部本领恐慌之忧
下一篇:当“夏”持续让党纪学习教育“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