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课堂”,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更新时间:2024-04-30 浏览量:
“盖膜时一定要留出空间,有利于赤松茸生长。”今天,宜章县笆篱镇黄土岭村,省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姜性坚正在指导农户开展赤松茸种植。在他的带动下,该县梅田镇、玉溪镇等乡镇已推广种植赤松茸500多亩,平均每亩产值近2万元。(4月27日 湖南日报)
新时代,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对村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助力更多村民成为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农人”,教育培训必不可少,要善于采取“田间课堂”的新方式,让村民对教育培训产生浓厚兴趣,主动融入到学理论、学习技术中来,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听得懂、听得进,快速提升技能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新力量。
春日里,郴州1200多名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和本地“土秀才”“土专家”组建11支科技专家服务团,对接食用菌、油茶、果业3个专业协会,服务400多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郴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亮表示,该市还通过创办“未来农民学堂”、实施“头雁”项目等途径,创新人才支撑机制,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要增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要依靠“田间课堂”转化他们的思想认识,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党员干部的使命责任,更是关乎每一个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更自觉主动地融进去。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不仅为干部群众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学习阵地”,还能更好地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的同时,更能助力干部群众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找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办好“田间课堂”,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及时把农民急需的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种养殖户发展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管理、生产、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要选派认真负责的农技人员,真正挽起裤脚,深入生产实际,踏踏实实为农村产业发展问诊把脉,提供最有效良方。要注重引导农民分享发展产业的成功经验、实用技术,在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中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文艳)
上一篇:“无任用推荐”,让优秀人才脱“引”而出
下一篇:“裕快商量”,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