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弘扬传统文化与培养干部相得益彰
更新时间:2024-04-22 浏览量: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员干部要勇担历史赋予的重任,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就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文化自信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中均提出,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干部的双重任务下,要善于创新思路,依靠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党员干部,也让党员干部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践行者,让弘扬传统文化与培养干部相得益彰。
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素材,提升干部政德修养。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选拔任用党员干部的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凸显了对干部的政德要求,这就需要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素材,在提升政德修养上下功夫。五千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蕴藏了宝贵的财富,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这些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素材”,不仅能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也能更好地浸润党员干部。
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力量,增强干部前行底气。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员干部需要具备岗位需要的本领能力,既要有“硬本领”,也要有“软实力”,这就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底气、志气、骨气,迈出更加铿锵的步伐。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党员干部要善于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去学习、去领悟,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激活优秀传统文化时代魅力,涵养干部优良作风。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也要与时俱进,善于用现代化的宣传方式,既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让沉睡的传统文化“活起来”,既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打开“新窗口”,也让党员干部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在文化学习中成长,在文化宣传中让文化的力量转化为推动岗位工作的澎湃伟力。(平凡)
上一篇:用活合作“金钥匙”,同心聚力促振兴
下一篇:聚焦“六字”,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