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善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
更新时间:2024-04-21
浏览量: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着我们的历史,也沉淀着智慧、积蓄着力量,在穿越时空中直抵人心、启迪未来。党员干部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传承永续文脉的崇高使命感,身体力行探索中华文化保护传承,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方能在增强文化自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投身到各自的行业领域,跑好历史“接力赛”。
党员干部要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党员干部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自觉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既要全面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弄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自身的德行修养,向广大群众宣传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党员干部要当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保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员干部重任在肩,要深切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神,要全面学习、深入领会,看到传统文化中的乐观精神、忧患意识、担当精神、创新精神等,汇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并成为其核心内涵,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有更多的感触,引起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坚守中华立场,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弘扬者。
党员干部要当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动力,就需要党员干部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让纸面上的“文化”真正“活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凝聚人心、整合社会的磅礴力量,党员干部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心践于行,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汲取认同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平凡)
上一篇:用党纪之“灯”,照亮党员干部前行之路
下一篇:用活合作“金钥匙”,同心聚力促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