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更新时间:2024-04-18
浏览量:
4月14日,湘阴县湘滨镇云集寺村,80后罗勇的育秧大棚正加紧施工。“流水线式精准育秧,秧苗质量好、存活率高,这里所育秧苗可供应8000亩大田种植。”皮肤黝黑的罗勇站在地头,脚上沾满泥土。很难想象,这是一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法学硕士。(4月16日 湖南日报)
“新农人”是农民新群体、农业新业态、农村新细胞,与传统农民相比,他们虽然也从事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但拥有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带来新思路,成为了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和带头人。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和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投身基层,争做时代“兴农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激活“人才引擎”,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从北大毕业后,罗勇2006年进入湖南省委办公厅工作。2018年,罗勇一头扎回老家湘阴县新泉镇,成立湘阴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当起“田保姆”。6年来,罗勇带领团队完成连片种植5万亩,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6000亩,实施社会化服务面积40余万亩,完成粮食贸易27万吨,创湘阴职业农民之最。2023年,盈利300余万元。
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乡村沃土积蓄起磅礴的内生动力,为广大人才、优质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各地应立足资源禀赋,建立系统、灵活、开放的各类平台,积极举办人才技能大赛和展示展演活动,不断增强“新农人”的发展能力、致富本领,助推他们创新创优、成才成长。同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持续激发“新农人”创新创造活力,引导更多的“新农人”在农村大显身手、扎根出彩,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现在,在湘阴县年轻人种地屡见不鲜,80后、90后“新农人”已成农村新生力量。“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广袤的田间地头涌现出一批批“新农人”,他们依靠技术、专业知识逐梦乡野,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展现“新农人”的青春作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文艳)
上一篇:对“下后干部”绝不能“一下了之”
下一篇:因赌及腐,必然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