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后干部”绝不能“一下了之”
更新时间:2024-04-17
浏览量:
近年来,云南禄丰市建立完善下后干部跟踪管理机制,把思想疏导、管理监督和考核评价结合起来,帮助下后干部卸下包袱、重拾干劲。目前,全市下的干部中有3人被重新使用,4人得到职级晋升。(4月15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众所周知,“下后干部”大多有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等问题。对于他们,必须要让其充分认识错误,调整心态,同时也应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变压力为动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主动找事干、找责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误不可怕,关键能知错即改,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对于“下后干部”要逐个建档,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坚持在改革发展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考察干部,将“下后干部”与同级干部实行同要求、同管理、同考核。
当然,找回初心、重新出发,离不开“下后干部”自我努力,更离不开组织的关心鼓励、教育管理。近年来,禄丰市印发多个文件,实行“定岗位职责、定帮扶教育、定考核目标、定监管责任”的“四定”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干部“下”的后续管理,让“下后干部”既受惩戒、又受鞭策、更受激励,把思想和精力凝聚到积极履职尽责上来。
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考核了解机制,对“下后干部”逐人建档,所在党组织进单位、进圈子、进家里,了解掌握干部日常情况。结合干部一线考核工作,注重经常性深入工作一线考核考察“下后干部”,全面掌握干部现实表现情况,以“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形式做好考核纪实、形成考核台账。表现较好、实绩明显、干部群众公认的,重启任用渠道或予以晋升职级,使干部“下”后仍有盼头、有干劲。
家庭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组织培养一个干部更不容易。对“下后干部”绝不能“一下了之”。要积极搭平台、给舞台,善于发挥干部特长,对那些工作努力、改观明显、实绩突出且经组织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大胆提拔使用,让“下”的干部有盼头、有劲头、有甜头,努力推动形成能下亦能上的良性循环。(文君)
上一篇:“逢一说事”,办好群众心头事
下一篇:“新农人”,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