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直言干部”能够畅所欲言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量:
有基层干部担心言多必失,把自己毁在一句话上。半月谈记者曾多次将基层干部反映的有关问题落诸笔端,但在问题整改中,有地方和部门认为“直言干部”给地方添了乱,“解决问题之前,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不少曾经敢直言的干部选择闭嘴。(3月12日 中国新闻网)
基层干部不愿不想不敢说话,一方面是个人勇气和担当的问题,为了不惹麻烦、不说错话,就奉行明哲保身的信条。另一方面,这种现象也是基层作风的一面镜子。
一个县里的干部回忆,省市相关部门针对某项工作曾一段时间密集到县里指导帮扶30多次。审计部门发现这一问题要写进审计报告中,这名县委书记说“千万不能提这事,要不就得罪了上级部门”。
“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直言干部”“不敢讲”,沦为“太平官”“老好人”,归根到底是私心战胜了公心。谨守为官慎言,做一个明哲保身、作壁上观的看客,确实可以爱护自己的“羽毛”,但也丢失了“为官”的初心。
“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干部不仅要敢说话还要敢说真话,遇事不能遮遮掩掩,只谈成就不谈问题,少说“套话”“亮话”“场面话”,指出问题时要一针见血、揭丑亮短,在关乎群众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上更是要“打破砂锅说到底”,进而体现出“直言干部”的担当与价值。
讲真话、说实话,是党对党员的政治要求,是党员义务,也是党员应有的权利。“直言干部”必须履行党员义务,对党组织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思想、观点,敢讲真话、说实话。搞自我包装、自我保护,是对党员义务的推卸和逃避。而从权利的视角看,党对“直言干部”讲真话的权利要给予保障,为干部讲真话创造必要的政治生活条件和制度保障。
当然,保护“直言干部”,还需要上级部门和上级领导们少一些官僚主义,多一些务实态度,把“解民忧”“访民难”当成是指引的风向标,唯有心中有民才能行有力。让“直言干部”“大胆说”,就要有相应的畅通机制和考核机制,只有用“制度”管人,才能够让“直言干部”畅所欲言,言无不尽。(文艳)
上一篇:驻点考察,多维视角识别干部
下一篇:关系“清爽”,才能让党员干部时刻“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