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莫让“要满意”伤了“真民意”

更新时间:2024-03-12 浏览量:

几天前,我乘车路过某地,手机上收到沿途两个乡镇发送的“热情”邀请。一个乡政府邀请市民朋友对“平安三率”进行测评,希望大家都回答“我知晓、我参与、我满意”。另一个镇政府则邀请市民接听“居民综合阅读率”调查电话,并回答“全民阅读我支持、我参与、我满意”。(3月9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不在平时工作中好好下功夫,却公然把民意调查搞成“热情”邀请回答“满意”,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后暴露的是某些基层干部扭曲的政绩观。这样的事,荒唐、丑陋!这样的弄虚作假,“”邀请不来真实的民意,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
  更有甚者,为了一个“满意”的答案,一些地方和单位绞尽脑汁。据报道,山东某村有干部在群里发布消息,让村民积极接听调查电话,并回答“非常满意”,村民提供通话记录截图与录音,可领取200元左右奖品。还有人带着施压的口吻:“每个电话都有录音,也会有你的手机号,请大家回答非常满意。”
  花钱买“满意”的做法,就是赤裸裸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行为。基本公共服务跟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若是相关调查未能获取真实数据,那就无法找准问题,也就无法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来说,或许都应该算一笔账,要算大账、长远账,而不是算小账、眼前账,只有被调查人都能如实反映情况,才是最优选项,也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基层屡屡出现邀请答“满意”、花钱买“满意”等情况,关键并不在于基层干部采用了何种方式,而在于他们为何要这样做。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满意度的过度追求,以及对真实民意的忽视。他们把满意度调查当成了政绩考核的工具,而忽视了其应有的作用——了解民意、改进工作。
  莫让“要满意”伤了“真民意”。事实上,群众路线就在脚下,这是消除邀请答“满意”或者花钱买“满意”现象的最好办法,关键就看领导干部是否愿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是否愿意从机关走出来,走到群众中间听真话、察实情,排解困难和痛点,真正做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满足于如此这般走捷径。(文艳)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党员干部应对“无事酒”说“不”

下一篇:“处分61万人”,传递“刀刃向内”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