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育才,乡村振兴才有用不尽的工匠人才
更新时间:2024-03-08
浏览量:
近日,江西省乡村振兴局公布江西省2023年乡村工匠名师名单,共33人入选。(3月5日 江西日报)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土生土长具备突出技能的人力资源,在改革开放后一度“式微”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乡村工匠,逐渐成为“破题”当前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
据报道,江西省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乡村工匠培育、支持、评价、管理体系,培育认定1000名乡村工匠,遴选100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工匠队伍,鼓励各地设立一批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扶持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特色企业,打造江西乡村工匠品牌。
乡村工匠是乡村振兴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之一,也是传统技艺传承、特色文旅产业的有力抓手。乡村工匠是指农村社会中通过经验积累和传承形成手艺技 能并通过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谋生的乡村手工业者、传承艺人和非遗传承人等人员;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能够扎根农村,传承发展传统技艺、转化应用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技能人才。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土专家”“田秀才”,也需要“新农人”“乡创客”。农民有本领拥抱新经济、新产业,乡村才能振兴。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休闲农业、农业物联网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发展5G视频农业、农村电商、直播直销、点对点直供等新业态新模式,都需要充足的工匠型人才支撑。这些工匠型人才从哪里来,除了人才引进,实施好乡村工匠培育工作更为重要。“就地取材”,就地育才,乡村振兴才会有用不尽的工匠人才。
培养和支持乡村工匠,需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对于已有的乡村工匠,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他们的潜能,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办各类工作室、带徒弟。帮助他们认定技术资格和等级,对考取乡村工匠职业资格的人才进行一定的奖励,以利于他们建立更多传授技能技艺的场所,使手艺和技能的传承、发展得到保障。
培养乡村工匠,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乡村工匠在乡村振兴中生力军的作用,就能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文君)
上一篇:违规入股,必将掉入贪腐的“坑”
下一篇:自我革命要坚持把“自我”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