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报纸牵出全球鱼子酱产业新地标——解密乐山沙湾嘉农镇“鲟鱼奇迹”的诞生之路
更新时间:2025-08-25
浏览量:
2024年深秋,四川乐山沙湾区嘉农镇的田野上,挖掘机正轰鸣着平整土地。这片300亩的地块上,全球最大单体鱼子酱产业园——乐山润兆渔业有限公司项目一期工程已破土动工。谁能想到,这个总投资4.5亿元、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突破2.6亿元的“农业巨无霸”,最初的缘分竟始于一张报纸。
一篇报道点燃产业火种
“冷水鱼做招牌,引来国字号研讨会!”2023年10月26日,嘉农镇党委书记熊守军在《四川农村日报》上读到这条新闻,目光被“雅安天全润兆冷水鱼产业园”牢牢吸引。彼时,沙湾区正锚定“农旅兴区、工业强区”目标,嘉农镇作为省百强中心镇,亟需一个带动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全国水产养殖现场会在雅安召开,说明冷水鱼产业有前景!”熊守军当即通过天全县民警联系到思经镇党委书记王寿华,得知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是全球鱼子酱市场的“隐形冠军”——市场份额全球第二,旗下“芙思塔”鱼子酱出口20余个国家,国内12个养殖基地年产能超60吨。
11月4日,熊守军率镇村干部直奔雅安天全。站在思经河畔的圆形养殖池边,看着直径20米的池内鲟鱼欢游,听着“每平方米养殖容量达50公斤,是普通养殖30倍”的介绍,他心中燃起火花:“嘉农镇地处大渡河流域,生态内河资源丰富,水温常年保持10—25℃,这不正是鲟鱼生长的‘黄金水脉’?”
从雅安回来,熊守军拨通了润兆董事长李军的电话。“嘉农镇有大渡河优质水源,有省级百强中心镇政策支持,更有干事创业的决心!”10分钟的坦诚交流,让李军动了心。3天后,李军带着技术团队实地考察,1个半小时的走访后,他当场拍板:“水温、水质、区位都符合鲟鱼养殖核心要求,沙湾是块宝地!”
45天攻坚破解“签租难题”
项目要落地,300亩土地流转是第一道坎。“我们祖祖辈辈种菜,租出去了吃啥?”“公司要是黄了,土地挖烂了谁来赔?”面对村民的顾虑,嘉农镇党委政府创新推行“三包责任制”:9个专项工作组包政策解读、包矛盾化解、包进度落实,镇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连续4个月“白加黑”走访188户农户。
“张大爷,您家3亩地,流转保底收入3600元/年,园区务工每月还能挣3000元,比种菜稳当多啦!”干部们带着计算器蹲在田埂上算“明白账”;对担心“无地可种”的村民,主动联系周边耕地代耕;针对土地复垦顾虑,邀请律师现场解读协议条款,承诺“合同终止后由企业负责恢复耕种条件”。
真心换真情。观望的30多户村民看到“80%农户已签约”,主动加入;曾坚决反对的20多户种菜大户,在“保底租金+务工收入”的双重保障下放下心防。最终,仅用45天实现100%签约,创造了重大农业项目落地的“嘉农速度”。
政企协同按下“快进键”
“项目能这么快落地,离不开省市区三级的‘接力护航’。”熊守军感慨到。从2024年3月副区长带队赴省水利厅汇报取水方案,到5月区长率队考察润兆成都总部,再到7月24日区政府与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各部门高效联动:省水利厅专家3次现场勘测,确认“大渡河支流取水水质优、水量足”;自然资源部门15天完成用地预审;市场监管部门1天办结企业注册……
8月23日,“乐山润兆渔业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9月6日,项目正式立项备案。在此期间,设施农用地备案、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域滩涂养殖许可等各项审批流程均得到高效推进。2025年4月,项目一期工程如期破土动工。“从签约到开工,政府部门展现的‘嘉农速度’和‘沙湾效率’,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润兆公司负责人对此由衷赞叹。
全链发展绘就共富图景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鲟鱼生态养殖场,二期建鱼子酱加工厂,2025年初投产后,将形成‘养殖—加工—文旅’全产业链。”嘉农镇镇长介绍,项目达产后可年产鱼子酱80吨,带动就业120余人,年纳税5000万元,成为全球最大单体鱼子酱产业园。
在项目施工现场,村民魏某正忙着平整场地。“土地流转后,我在园区当工人,每月工资3500元,比以前种菜强多了!”她笑着说。不远处,“十里花海”生态景观与产业园规划图相映成趣——未来,这里将串联起养殖观光、鱼子酱品鉴、研学体验等业态,成为“农业+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一张报纸牵线,一场政企同心,一条全链之路。嘉农镇以“敢闯敢试、真抓实干”的精神,将“冷水鱼”做成“热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书写了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上一篇:宣汉县红峰镇:党建引领聚合力 集体经济谱新篇
下一篇:资阳市乐至县构建“三位一体”实训体系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