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短视频的“信息茧房”
更新时间:2025-11-05
浏览量:
当前,短视频以其碎片化、强趣味的特点迅速渗透进日常生活,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形态之一。然而,指尖轻滑之间,几分钟悄然汇聚成几小时,便捷获取与悄然沉迷仅仅一线之隔,也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其中的共处之道。
不可否认,短视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效率。从非遗技艺的生动展示,到地域文化的即时传播,它有效打破了知识壁垒,实现了小众内容的大众化普及。对节奏紧张的现代人而言,短视频在通勤间隙、工作之余提供了低成本的精神调剂,为日常生活注入片刻轻松。
必须清醒认识到,短视频的隐忧正日益凸显。算法推荐机制易将用户困于信息茧房,重复同质的内容不断窄化认知视野,削弱主动探索的动力。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快节奏与强刺激的特性正在悄然重塑着我们的注意力结构。越来越多人难以专注完成深度阅读或复杂任务,这种变化对正处于认知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影响尤其深远。此外,部分平台充斥着低俗剧情与虚假信息,不仅博人眼球,更潜移默化助长浮躁功利之风,持续冲击着社会公众的价值判断与认知底线。
面对这一现象,既不能简单将其定性为“时间黑洞”,也不可放任自流,关键在于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个人层面要强化自我管理,主动为使用行为设限,借助“屏幕时间管理”等功能严格限制每日使用时长,防止过度沉迷。打破算法的单向投喂,多关注知识、科普类优质内容,让推送算法成为自我提升的助手。平台层面须压实社会责任,将社会效益置于流量之上,加强内容审核,遏制低俗虚假信息传播,优化推荐机制,提升深度内容的权重与可见度,助力用户跳出信息茧房。社会层面需加强协同引导,定期开展读书会、手工坊等线下活动,减少对虚拟空间的过度依赖。监管部门要加快完善行业法规,明确内容标准与责任边界,对违规行为依法惩处,彻底扭转“流量至上”的行业生态。
短视频是技术的馈赠,也是一面映射时代和我们自身的镜子,唯有保持清醒、理性看待,我们方能不被技术裹挟,真正驾驭技术,让每一秒指尖的滑动都更有意义。(作者:任玲)
上一篇:打造人才培养的“塔尖工程”
下一篇:破“守成”之茧 兴“进取”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