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中江县:探索“三式”途径构建党员教育新格局
更新时间:2025-04-07
浏览量:
德阳市中江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结合实际探索实施互动式施教、需求式定制、分类式管理等方式,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互动式施教,突出党员教育的创新性。一是在每月定期常规学习方式下,创新开展“结对帮学”领学法,邀请联系村的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县领导到村授课,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全县重要会议等进行集中讨论学习,立足镇村实际,谋产业发展之道。二是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中江党建”微信公众号等,打造“党建微课”等学习教育平台,定期发布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通过线上答疑、讨论等方式,开展政策理论、党建知识教学辅导。三是围绕提质增效、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通过“支部搭台、党员说课”的形式,组织党员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等现场一线开设“微讲堂”。
需求式定制,突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一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学什么”的原则,培训前由县委组织部采取“调研+网络投票”的方式,征求各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意见建议,归纳整理重点培训内容。二是结合调研、投票摸底情况,采取必学与选学相结合的方式,“个性化”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培训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基层治理等方面内容,充分满足干群培训需求。三是进行跟踪问效,在培训过程中,适时邀请培训对象谈学习内容、谈感受、谈打算,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对象开展“集中测试”,及时了解培训实效,扩大党员教育培训的影响力。
分类式管理,突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一是坚持因类施策、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对乡镇党委书记着眼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重点加强党的基础理论以及实用技术、基层治理等方面培训,对农村党员采取“流动党校”送学下乡、老党员现身说法、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传经送宝等途径强化教育培训实效。二是结合中江实际,采取“远教+实地”模式,打造爱苜农场、沼源讲堂等30个教育培训实践基地,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设农村电商、公共实训等专题课程,增强学习趣味性。三是充分利用黄继光纪念馆、继光故居、红色道桩村、中江禁毒教育基地等本土教育基地,对党员进行党的历史、优良作风和党的纪律等教育,对党的奋斗历程、中江人民的奋斗历程、乡村振兴典型进行学习,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上一篇:马尔康市:聚焦“三点”发力,破解“三无”难题
下一篇:全省县(市、区)党政正职拼经济搞建设专业能力培训班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