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九一八:从历史深处汲取迈向复兴的奋进力量
更新时间:2025-09-18
浏览量:
九十四年光阴流转,九一八事变仍是中华民族记忆深处难以愈合的伤痕。警报长鸣,既是哀悼更为警醒。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铭记这段历史,绝非简单回顾,而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与初心叩问。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国耻中知责奋进,从抗争中汲取力量,从胜利中坚定信念,将历史悲愤转化为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强大动力,以实干担当推动民族复兴砥砺前行。
铸牢忠诚之魂,在铭记国耻中坚守政治本色。九一八事变以来,无数共产党人以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捍卫信仰。杨靖宇、赵一曼等先烈在极端困境中宁死不屈,彰显了对党的绝对忠诚。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新时代党员干部铭记历史,首在铸牢政治忠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风浪考验无所畏惧,将忠诚融入血液、铸入灵魂。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落地生根,以赤诚之心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砥砺担当之勇,在知弱图强中扛起时代重任。“落后就要挨打”是九一八事变刻骨铭心的教训。从白手起家到国强民富,一代代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将屈辱化为前进动力。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复兴之路充满风险挑战。党员干部须以史为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直面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勇于到艰苦环境、吃劲岗位磨砺担当“铁肩膀”。要在科技攻关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应急处突第一线挺身而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破解难题。要坚持底线思维,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做敢为善为、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恪守为民之心,在践行初心中厚植人民情怀。九一八以来的抗战史诗,是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须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把群众的“问题清单”作为自己的“履职清单”。要用心用情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关切,坚决反对“面子工程”“形式主义”,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展现更大作为,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九一八的警钟,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广大党员干部当从苦难辉煌中汲取奋进力量,把铭记历史的责任感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使命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担当精神,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作者:唐玉玲)
上一篇:“110万亿”标注中国企业发展新高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