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饭书记”何以出圈
更新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近日,“蹭饭书记”董桂林凭借自带食材到老乡家“蹭饭”的系列视频走红网络。这一现象看似偶然,实则蕴含触动大众内心的深层逻辑。“蹭饭”不仅是他赢得群众喜爱的诀窍,也提示新时代党员干部从中汲取经验,在打破隔阂、创新方法、实干为民中,构建党群关系的新生态。
打破距离感,以烟火气搭建情感共鸣的桥梁。“蹭饭书记”走红的首要密码,在于拉近干群距离。自带食材走进老乡家,围坐饭桌唠家常,用充满烟火气的方式打破干部与群众沟通壁垒,将“管理者”的严肃形象转化为“自家人”,让群众感受到尊重与关注。广大党员干部应以“蹭饭”的真诚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多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小巷倾听家长里短。面对急难愁盼时,更要深入一线,在交流中掌握实情,在劳动中凝聚民心。以真心换真情,才能打破无形壁垒,构建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
创新工作模式,以接地气的方式践行群众路线。董桂林摒弃常规汇报与会议座谈,以“蹭饭”这一创新方式,将工作场景从办公室搬到村民家中,在轻松氛围里倾听群众心声、了解实际需求、把握民情民意,为开展工作提供有效依据,这是他出圈的又一重要密码。应主动突破思维定式,学习“蹭饭”背后的理念。积极参与村纳凉会、社区广场舞活动,在日常互动中收集意见。探索“工地议事”“集市问需”,把办公地点搬到矛盾现场。善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搭建沟通桥梁。打破惯性思维,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扎根基层,让群众路线焕发新活力,群众急难愁盼才能切实被解决。
回应时代期待,以实干担当彰显为民初心的价值。群众对干部的期待逐渐从单纯“办事”升级为“办实事、有温度、显担当”。“蹭饭书记”的爆火,正是对这一时代期待的有力回应。他以“蹭饭”为纽带,既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又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其实干担当的形象,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度契合,为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把为民初心融入行动,主动认领“硬骨头”问题,做到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主动接受监督,以自我革新提升服务能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成为时代所需的为民干部。(作者:金天)
上一篇:以“三色淬炼”解锁青年干部成长“密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