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土活力,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更新时间:2025-07-02
浏览量: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号角正吹响一曲新时代的田园牧歌。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觉醒,到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的智慧变革;从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归雁经济”,到非遗文化焕发新生的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不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造血”,乡村正在一步步成为承载乡愁、孕育希望的热土。
产业兴旺,让乡村经济“活”起来。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近年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特色种养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土特产”变身“网红货”,一个个富有创造力创业故事,一条条颇具特色的致富之路,正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书写。这让我们看到,产业振兴不是照搬城市模式,而是立足乡土特色,让“土”变成“潮”,农业有奔头、农民有赚头、农村才会更有看头。
人才回流,让乡村发展“旺”起来。曾经,“跳出农门”是许多农村学子的梦想;如今,“返乡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大学生回乡当“新农人”,企业家投资乡村文旅,艺术家改造古村落……人才的回流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政府推出的“雁归计划”“乡土人才培育工程”等政策,正逐步破解“谁来振兴乡村”的难题。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乡村才能真正焕发活力。
生态宜居,让乡村环境“美”起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从“厕所革命”到垃圾分类,从河道治理到美丽庭院,乡村环境整治让曾经的“脏乱差”变成今天的“洁净美”。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正是中国乡村生态治理的生动写照。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生态振兴既要让百姓“有钱花”,还要让村庄“环境靓”,乡村才能成为人人向往的诗意栖居地。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持久战。既要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也要防止“重硬件轻软件”的形式化。未来的乡村,应当是产业兴旺、人才汇聚、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的综合体,既有现代文明的便利,又保留田园牧歌的温情。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期待更多“山乡巨变”的故事,让乡村振兴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石。(作者:王建国)
上一篇:凝心聚力促发展,立足岗位做贡献
下一篇:@党员干部:砺忠魂 守初心 勇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