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未来 育才兴邦
更新时间:2024-11-11 浏览量:
在时代的浪潮中,教育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民族复兴的希望。近日,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再次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这一理念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更加凸显其深远意义。
回望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最初的扫盲运动,到如今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每一步都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教育强国仍任重道远。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其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就是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区域、校际等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就是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教育与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教育强国的崭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教育是国家之基,人才是强国之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让我们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共同开创教育强国建设的美好未来。(作者:陈小洪)
上一篇:记者节:执“时代之笔”传播好“中国声音”
下一篇:点亮心灵灯塔 铸就未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