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因地制宜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更新时间:2024-10-28 浏览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考察时感慨地说“乡村振兴还是要发扬优势,做好“海”的文章。”表达了对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的肯定,蕴含了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方法。澳角村依山傍海,靠海吃海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各地要深挖本土资源,发扬资源优势,做实本土文章,确保乡村振兴有向、有料、有效,为乡村人民创造更加光明的前景。
      循着中心、科学谋划布局,做实乡土文章,让乡村振兴更有向。听党话,跟党走,是每一个党员的根本遵循,是每一个干部的干事原则,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应有之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因地制宜办好实事,促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因地制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方法,各地要以党的决策部署为中心,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文件精神,读懂党的号角,紧跟党的步伐,科学谋划,系统推进,让乡村振兴有方向。要将资源向有文化底蕴、有产业基础、有人文风情的乡村倾斜,发展壮大一些乡村,以这些乡村为中心,带动辐射周边乡村共同发展,逐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循着乡土、挖掘本土资源,做强资源文章,让乡村振兴更有料。在乡村,有流传千古的英雄,四川乐至的陈毅、广安的朱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湖南衡阳的打铁花、湖北沔阳的剪纸……有富含特色的产业,四川资阳的临江寺豆瓣、雅安的茗茶……这些丰富的资源,有的带动地区发展闻名全国,有的却日渐消弭,难以为继。要深入挖掘本土资源,整合乡村资源,用好用活特色资源,让乡村振兴更有料。要循着地方志、群众音,挖掘古今典型,以英雄为典型、先进为榜样,弘扬英雄精神;深入房前屋后,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以非遗文化为基础,传承非遗文化;做实调查研究,挖掘特色产业潜力,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发挥乡村产业优势。
      循着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文章,让乡村振兴更有效。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产业兴则人民富,人民富是党和国家的主要目标。成都市战旗村整合土地资源、引进产业,引入“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形成农、旅、文、体、商一体发展格局,带领全村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目前,有的乡村有丰富的农产品,但受地域环境、产品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滞销,产品腐烂于田间地头现象常有发生。要结合乡村农产品特点、区位特点,着力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旅游业,推进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增加村民就业机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振兴在乡村靠乡土。广袤乡村资源丰富、人才辈出,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以产业为基础、以人才为动力,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扩宽村民增收渠道,丰富乡村文化,奋力让乡村人民过上更加火热的生活。(作者:萧炎)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

下一篇:用实绩赢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