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选调生入职一年的变与不变

更新时间:2024-10-12 浏览量: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6月,通过选调生招录考试,我被分配至会理市委组织部工作,按照选调生下基层锻炼的要求,8月来到鹿厂镇银坡村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这一年,从校门到机关门,再从机关门走进村民的家门,自己的角色在变、所处的环境在变、担任的岗位在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没变,从对新角色、新环境、新责任的迷茫逐渐变得笃定和从容。变,是一种常态;不变,是一种心态。
      从研究生到选调生,角色在变,保持学习的恒心不变。研究生期间,科研几乎占据着生活的全部,实验前的文献调研和方案制定,实验过程中的严格精细操作,实验结束后数据的分析处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随时面临着失败重来的可能,每一天都充满着未知和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恒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研究生成为一名选调生后,承担着新的责任和任务,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角色定位,从学术思维转变为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更加关注实际问题和社会需求。从从事高大上的环境污染治理研究到参与接地气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学习一个仪器的使用到认识一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从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到撰写一份申报材料。从书本到实践的转变是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每一项工作对于我都是全新的、陌生的。每一次与群众交流,都是一次锻炼和成长;每一份政策文件,都是手边可学的教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社会需求。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环境在变,脚踏实地的恒心不变。到村任职以后,从繁华热闹的城市来到宁静偏远的乡村,从实验大楼走进田间地头,从多数时间和仪器打交道变为和村民打交道。多年理工科的学习让我对基层社科的工作感到陌生,党建、乡村振兴、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防地灾等工作都需要从基础部分开始学习了解。初入基层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要甘当“小学生”,向村组干部取经,学习他们与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和处理群众纠纷的能力。也要发挥“研究生”的优良作风,摆正态度勤学多问,脚踏实地敬业奉献,践行“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精神。任职以来,我力争事必亲为以学懂每一个细节,向村民了解不同种类水稻的生长特性,与广告公司逐项对接农业园区展板的设计制作,认真学习房屋改扩建政策并在逐户宣传过程中提出实用建议。脚下有泥,心中有底,将群众的事当“家务事”,才不会被当成“外乡人”,只有在田间地头经风雨、见世面、砺身心,才能褪去书生气,增添泥土气。
      从组工干部到村副书记,岗位在变,严谨务实的作风不变。在组织部工作以和其他部门对接业务性工作为主,而来到基层则是执行一线任务、调研村情民意、宣传国家政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有最复杂的情况、最鲜活的百态,需要用心读好“社会大学”这本“无字之书”。我先从掌握村情开始,遍访村民和村组干部,整理了《村情要素》表和村综合情况报告;在参与现代农业园区申报项目时,查阅资料分块撰写申报材料并纠正基础资料中的错误;进入防火期后,入户宣传防火政策三十余次,召开群众会十余次,组建十户联防工作群并每日在群中转发次日火险预警信息及火灾警示案件新闻。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守好组织部“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十二字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常学常思,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更要把组织部严谨务实的作风带到农村基层,认真扎实开展好驻村工作,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结合起来,在基层实践中积极进取。

 (中共会理市委组织部 陈媛)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修身立德,方能行稳致远

下一篇:青年干部自我管理要自省、自查、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