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时代使命 巧译教育“密码”
更新时间:2024-09-26 浏览量: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亟需大家勇担新时代使命,携手同行,巧译教育“密码”,凝聚教育多元合力,共同筑牢人才成长之路,为推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个人力量。
树牢理想信念,强化思政引领力。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理论清醒促进政治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利用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壮骨补钙。不定期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基地、祭扫烈士陵园等,开展党史学习、党纪学习,以革命精神铸牢理想信念。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竞争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教师们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无私的奉献精神是科学培养人才的坚实基础。从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用一根扁担挑起山里娃上学梦的张玉滚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以一己之力创办起丽江华坪县女子免费高中,将1800多名山区贫困女生送出大学校门的张桂梅再到90岁高龄退休坚守讲台为留守孩子免费讲课的叶连平,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点亮了无数山区学子的上学路。
凝聚多元合力,增强社会协同力。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在当前社会,教育不再是学校唱独角戏,而是需要家庭、社会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合力。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学校与家庭、社会齐心协力,构建校家社治理体系,相互协调沟通,协同共育、各司其职,共同助力教育事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推动全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者:易凡词)
上一篇:文化共时代一色:传承、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