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产业命脉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更新时间:2024-09-13
浏览量:
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走进果林向现场的果农、农技人员等详细询问花牛苹果品质特色、种植技术、市场销路等,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习近平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习近平勉励乡亲们再接再厉,把苹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人民网/9月12日)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之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员干部需握紧产业命脉,以“精选种子”之智,择优而育;施“细心育苗”之功,精心培育;持“勤勉管护”之态,促进茁壮成长。确保产业稳固扎根、蓬勃壮大、持续发展,描绘产业兴旺、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以“精选种子”之智,定“发展根基”,书写乡村振兴的产业新篇。“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颗产业“种子”都是富裕梦想的起点。党员干部需做敏锐“筛选者”,深入市场调研,细心找寻那些契合乡村实际、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发展乡村经济,助力产业振兴不可盲目跟风,搞“千村一面”。依托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地挖掘有独特优势的“潜力股”,打造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资源、技术、效益等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确保产业选择的精准性和可行性。真正让有前景、可持续的产业项目脱颖而出,激励更多优质产业扎根乡村,共同书写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施“细心育苗”之功,培“人才磁场”,铸就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产业兴需人才兴,目前很多农村地区青年人才流失、科研力量不足、技术骨干缺乏,人才”青黄不接”是制约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从人才“引育留用”等关键环节入手,激活农村人才的“一池春水”。一方面要以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实施务实管用的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当好人才“伯乐”,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帮农民的“三农”人才扎根农村。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育和用好本土人才,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库,对想干事、能干事的“土专家”“田秀才”抛出“橄榄枝”。同时,要及时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通过政策支持、待遇保障等举措让人才心无旁骛投身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为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让特色产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持“勤勉管护”之态,塑“特色产业”,绘制乡村振兴的产业蓝图。“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乡村振兴离不开一片片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的特色产业作为有力支撑。一要精准发力,将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科学地投入到产业发展各个环节,让产业在精心呵护下“枝繁叶茂”。二要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强化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服务,搭建多元平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让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繁荣的双赢。同时,还要善借科技发展之势,把5G、物联等新兴科技引入到本地产业发展规划中来,给产业振兴扬起科技之“帆”,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舟扬帆远航,创造出一幅幅产品畅销、农民增收、乡村繁荣的壮丽画卷。(作者:吴奇凡)
上一篇:中秋:家庭温暖与文化传承的交汇点
下一篇:优化“选育管激”建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